
「2025年ANIH國際見學工作坊」齊聚阿里山論劍見學思齊--「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與世界共享
【記者張玉泰/報導】
「2025年ANIH國際見學工作坊」於(8)日在嘉義登場。工作坊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籌辦,以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作為實體參訪交流及見學的場域。呼應國際文化景觀保存趨勢,以世界遺產核心概念與創新永續趨勢為主軸,邀集來自臺灣、印尼、泰國、緬甸、印度、希臘及菲律賓等國關注產業文化資產議題的青年研究者或實務工作者,與國內相關政府機關(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進行對話交流,實踐社群參與及向下扎根,強化臺灣產業文化資產研究與國際人才的合作網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設立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平臺(ANIH),以多邊交流、資訊共享與跨國協作為目標,為強化社群的交流,掌握亞太區域各國最新相關趨勢,招募各國有志從事產業文化資產保存推動的研究學者專家及實務工作者,成立國際通訊員機制,透過與當地研究者串聯,並與相關國際組織交流,建構更緊密的區域網絡,提升臺灣工業遺產在國際社群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兼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平臺(ANIH)主席陳濟民歡迎國際貴賓蒞臨工作坊的開幕式,也特別感謝嘉義市長黃敏惠參加給予支持。陳局長致詞時表示,上個月剛參加完在瑞典舉辦的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IH)大會,TICCIH和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一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世界遺產的重要諮詢組織,ANIH於大會期間與TICCIH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未來在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上繼續與ICOMOS、IUCN等國際組織有更多合作。

目前ANIH共有34位國際通訊員,顯示更多對文資懷有熱忱的青年研究者正在關注亞太區域共同議題。今天開幕式還有參與2025年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出席,文資局近年透過舉辦大型國際論壇,導入國際文資議題最新趨勢,同時藉由與國際組織的連結,強化與重要社群及網絡資源的鏈結,持續推廣臺灣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及進行人才培育,希望建立完整的國際青年網絡與對話。這次見學工作坊以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為主題,期待透過工作坊的討論與回饋,能對阿里山文化景觀的保存與推廣工作帶來助益。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主席Teresa Patrício也受邀參加本次工作坊開幕式,Teresa女士表示,ICOMOS與TICCIH也有簽署合作備忘錄,很高興聽到ANIH也是TICCIH的合作夥伴,期待未來三方在文化遺產的保存可以有更多合作,相信參加這次工作坊的學員在阿里山上會有很好的體驗,多與鐵路、林業相關人員交流,尤其與人建立友誼,祝福本次工作坊後續行程順利。

嘉義市長黃敏惠亦蒞臨工作坊開幕式並表示,林業帶動了嘉義與整個臺灣的工業及經濟發展,阿里山鐵道和林業對在地的人文影響不斷擴大,嘉義是前往阿里山的入口,我們重視交流更重視自己的文化,還有年輕學者不斷的傳承,期許大家能夠愛上北回歸線上的嘉義。
成果發表會暨閉幕式將於9月11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舉行。活動除邀請三位關注亞洲產業文化資產及文化資產永續與韌性議題的國際講者進行專題演講外,工作坊成員也將分享現地參訪及交流成果。ANIH平臺將於Facebook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並開放限額現場參與。歡迎全國對此議題感興趣的民眾親臨現場或線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