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彰專欄》
林書豪退役| 逆襲·夢想的最佳註解
從《林來瘋》到永不謝幕林書豪的傳奇謝幕時刻
2025年8月31日,林書豪在微博發布了一封深情的告別信。 37歲的他,終於說出了那個遲遲不願面對的字:「退休」。
「作為職業運動員,我們一直都知道『退休』就在不遠處。過去的15年職業生涯,我明確的知道有一天我會需要離開,但現在真的到了要和籃球說再見的時候,這仍然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難的決定。”
螢幕那端的字句,樸實卻沉重,瞬間勾起了全球球迷的回憶。因為他不只是一個打籃球的人,他是“林來瘋”,是NBA歷史上最獨特的存在之一,是無數亞裔的驕傲,更是“夢想”二字的最佳註解。
這一天,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另一個傳奇的開始。
從矽谷到哈佛:不被看好的孩子
1988年,林書豪出生於美國加州Torrance。他的父母是20世紀70年代從台灣赴美的移民。父親Gie-Ming是電子工程師,母親Shirley是電腦工程師,他們在維吉尼亞州相識,後來落腳在矽谷的Palo Alto。
這片科技氛圍濃厚的土地,孕育了矽谷的無數工程師,也孕育了一個籃球夢想家。
林家有三個兒子,哥哥Joshua、林書豪,以及弟弟Joseph。父母既注重學業,也重視體育和信仰。每個週末,父母都會帶孩子們去教堂和體育館,禱告與籃球成為生活的兩大支柱。
林書豪從小迷戀籃球。他的母親甚至拿出了畢生積蓄,支持他追逐NBA的夢想整整兩年。若沒有這樣的支持,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林來瘋」。
在Palo Alto高中,他帶領球隊贏得州冠軍,成為加州最耀眼的高中球星之一。然而,等待他的卻不是獎學金與名校的橄欖枝,而是冷漠與質疑。
身高不算突出,體型不算強壯,種族又是「非主流」。在美國籃球體系裡,這樣的孩子通常被忽略。於是,林書豪只能選擇哈佛大學──一個籃球史上從未培養出NBA球星的常春藤學府。
他讀經濟學,也打籃球。學業與球場,他都全力以赴。最終,他成為NBA史上第一位來自哈佛的球員。這個標籤,已經夠傳奇。
《林來瘋》:紐約點燃的狂潮
2010年,林書豪落選NBA選秀。無數人以為他的籃球夢該結束了,但他堅持不放棄。
透過夏季聯賽,他獲得了金州勇士隊的青睞,成為聯盟裡少有的華裔球員。
然而,他的早期生涯並不光鮮:板凳、下放發展聯盟、被裁員。他不斷在邊緣徘徊。
直到2012年2月,一切徹底改變。
當時的紐約尼克傷病滿營,總教練Mike D’Antoni孤注一擲,把幾乎沒人認識的林書豪放上了場。結果,他在對上新澤西籃網的比賽中砍下25分,打破了所有人的想像。
隨後,他像一顆突然爆炸的流星,照亮了整個NBA。
對上猶他爵士:28分8助攻;對華盛頓巫師:23分10助攻;對洛杉磯湖人:38分,硬剛柯比;連續12場比賽場均22.5分、8.7助攻。
紐約陷入瘋狂,全球媒體爭相報道。地鐵牆貼滿了他的海報,街頭球迷高喊著「Linsanity」。甚至連股市裡和「Lin」相關的股票都跟著上漲。 「林來瘋」不只是籃球,它是一場文化運動。
第一次,亞裔的名字在NBA的核心舞台上閃耀,第一次,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個黃皮膚的球員身上。
對無數亞裔青年來說,那一刻意味著──我們,也可以做到。
為什麼全世界都喜歡他
NBA從來不缺乏明星,但林書豪與眾不同。
首先,他的身分。他是亞裔,是「少數中的少數」。他打破了刻板印象,讓無數人看到另一種可能性。
其次,他的性格。即便在最瘋狂的「林來瘋」時期,他依然強調團隊,而非個人。他在賽後訪談裡,不是大談自己,而是感謝上帝、感謝隊友、感謝家人。
他也用行動回應種族歧視。當記者刻意問他種族問題時,他不抱怨、不憤怒,而是用自己的表現去證明:“我能行。”
這種真誠和謙遜,讓他不只是球員,更成為精神偶像。
他激勵了全世界的亞裔年輕人,也贏得了所有球迷的尊重。
從冠軍到亞洲舞台:更大的意義
2019年,林書豪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高光時刻。他隨多倫多暴龍隊奪得NBA總冠軍,成為史上第一位亞裔美國冠軍球員。
這不只是一個冠軍戒指,更是像徵意義上的突破:一個亞裔,真的可以站在NBA最高的頒獎台。
隨後,他離開NBA,轉戰亞洲。
在CBA北京首鋼,他成為全明星、成為球隊領袖,持續影響中國籃球。
後來,他加盟台灣P.League+新北國王,並在2025年幫助球隊奪冠。
退休前,他和弟弟Joseph一起並肩作戰,把家庭的籃球夢想推向了圓滿。
林書豪不只在NBA留下痕跡,更把籃球的火種帶到亞洲。他讓更多孩子因為他而愛上籃球。
超越球場:林書豪的另一份答案卷
如果說球場上的「林來瘋」是外在的狂熱,那麼場外的林書豪,則書寫了更深遠的價值。
他成立了Jeremy Lin Foundation,投入教育、青少年發展與反歧視工作。他公開談論種族偏見和心理健康,成為社會運動的先驅。
在亞裔頻頻遭遇仇恨事件的背景下,林書豪敢於發聲,提醒社會關注這群人。他說過:“我們不能沉默,我們要被看見。”
他用自己的經歷,推動社會的進步。
獨特之處:智慧與韌性的結合
林書豪和其他球星不同。他沒有頂尖的身體天賦,卻靠著學習、分析和刻苦,一步步站上巔峰。
身為哈佛經濟學畢業生,他或許是NBA裡最「聰明」的球員之一。他常常熬夜看錄影,逐格分析自己和對手的動作。他的速度、突破和組織,並不是天賜,而是後天無數訓練的結果。
這種智慧加上堅韌,讓他成為籃球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退休之後:新的傳奇開始
退役,並不等於終點。
在退休聲明中,他寫道:“對於未來的一切,我們一起向前看。”
未來的林書豪,或許會繼續在慈善事業上深耕耘;或許會進入媒體、投資,甚至成為教練。但無論做什麼,他都會繼續激勵無數人。
他的名字,已經超越了籃球,成為文化符號。
永遠的“林來瘋”
林書豪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個關於夢想、信仰與堅持的故事。
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出身平凡,也能改變命運;被低估,也能逆襲成功;面對偏見,也能用行動打破。
2012年的“林來瘋”,或許已經成為回憶,但它的精神不會消逝。它會在無數年輕人身上延續。
正如林書豪自己所說:“一路走來,有太多人因為我而犧牲奉獻。”
今天,他向籃球告別,但他的傳奇永遠不會謝幕。
林來瘋,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