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中心
[世紀新聞記者綜合報導]
在重創菲律賓北部之後,颱風一路往北,雖然沒有登陸台灣,但自9月23日起暴風圈明顯影響了當地,尤其是東部的花蓮與台東地區——外圍環流導致暴雨成災。
花蓮縣光復鄉是重災區,附近的馬太鞍溪堰塞湖在23日下午因豪雨溢流,泥流衝入鄰近鄉鎮導致淹水,橋樑遭沖毀,部分鐵路段亦有災損。
據花蓮消防局最新統計,截至24日下午已有14人死亡,多為年老長者、另有至少152人失聯;罹難與失蹤者全部都在花蓮縣光復鄉。至於為何不事先透過工程處理堰塞湖?農業部稱,堰塞湖地處偏遠,重型機具難以送達,而且堰塞湖量體龐大、難以處理;雖曾考慮過以壩頂降挖、炸開壩體、壩頂虹吸抽水等方案來引流洩壓,但經專家評估,認為實務上難以用可行的工程手段介入,因此決定透過加強監測、提早疏散來因應,「絕對沒有延宕處理」。
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23日接受台灣廣播節目訪問時則回應,地方與中央各有該做的事,應該彼此合作,而非互相推卸責任。
前往花蓮勘災的卓榮泰24日說,應查明為什麼在政府要求撤離的地方,卻沒有執行撤離;雖然8月「楊柳颱風」後他已指示做好撤離計劃,但「現在看來是有瑕疵的」。
24日上午11點30分左右,再度傳出堰塞湖有溢流風險,但後來官方緊急澄清並沒有潰堤。花蓮光復鄉警消一度以廣播促民眾疏散,台鐵部分班次則曾暫時停駛。
馬太鞍堰塞湖自今年7月形成,規模龐大,湖面面積達140公頃,高度約200公尺,滿水位蓄水量可達9100萬立方公尺,大約相當於台灣南部的南化水庫。
台灣總統賴清德23日表示,因應颱風,已下令國軍整備,隨時按地方政府需求展開防救災任務。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24日前往花蓮勘災。
花蓮縣立委傅崐萁2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指立法院代表國民黨團8月13日就提出議案,將馬太鞍堰塞湖的重建工程納入特別預算,但當時行政院農業部評估「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並未啟動工程。
農業部24日表示,中央政府自自7月26日開始監測馬太鞍堰塞湖。8月中旬時,它的水量距離溢流口還有50公尺,且壩體穩定,沒有立即危險。農業部林業署也因應不同情境,制定警戒與疏散機制,「甚至在22日發佈紅色警戒前2天,就通知花蓮縣府應進行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