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市長盧秀燕被質疑反應太慢。(資料照與本文無關)
政治組
[綜合報導]
國民黨內人氣最旺,原被一致看好是國民黨主席及2028爭大位不二人選的六都市長盧秀燕,不但被當選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在回應媒體時直言,藍營未來有能力問鼎總統的政治明星恐怕不止一位。最近在台中市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時,被質疑反應太慢,臉書粉專「聲量看政治」指出,盧秀燕過去一直用正面形象來塑造自己,不過從YouTube的聲量資料可以看到,她「完美女主角」的行銷政治學正在崩潰、形象行銷的防線已被攻破。
這事件也讓人回想起2021年4月,盧秀燕發布台中市政府查獲一件萊克多巴胺超標的美國牛腱,為全台近5年首例。當時盧秀燕表示,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藥物安全處日前抽驗楓康超市沙鹿店,檢驗出一件美國冷藏牛腱產品萊克多巴胺超標。市府依違反食安法第15條第1項開罰新台幣12萬元,並移請源頭所在地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依法處辦。而最後結果該批檢體竟然是進口五年的美國冷藏牛腱產品中發現的烏龍事件。
「聲量看政治」臉書文章指出,在非洲豬瘟事件後,和盧秀燕有關的綠營影片數與觀看數暴增,藍營卻短暫下滑,直到隔天才回防,代表著人民對她開始信任崩盤。
聲量看政治分析,10/22日農業部宣布舉行非洲豬瘟記者會之際,盧秀燕的YT聲量曲線同步飆升、影片數與觀看數暴增,不過其中泛綠聲量率先突破,泛藍則先跌後升。這代表她在輿論中因為豬瘟疫情而被「他人定義」,無法再自己主導。
聲量看政治指出,盧秀燕聲量的暴漲已成信任崩盤的警訊,因為群眾不是在看她如何領導,而是在看她怎麼逃避責任,這場豬瘟事件無疑成了她長期玩弄形象政治的照妖鏡,當中央揭露疫情時,她的團隊仍用公關語言回應,沒有明確時間順序、沒有資料說明。
聲量看政治透露,聲量資料顯示,從22日至23日間,泛綠觀看數上升超過3倍,而藍營聲量延後1天才反彈,象徵盧秀燕失去主導議題設定的能力,這種「被動回應模式」正是領導危機的起點,因為她把市政當品牌,但危機不是廣告。
聲量看政治認為,從輿情來看,盧秀燕的關注度曲線與非洲豬瘟幾乎重疊,顯示她的個人形象已與市政成敗完全綁定,過去她把台中經營成行銷舞台,活動、海報、笑容、口號連成一氣,但當危機出現,她也必須為這套行銷邏輯買單。
聲量看政治指出,盧秀燕或許本著過去經驗以為自己的媒體操作仍能控制輿論,但統計資料不會說謊。22日之後,豬瘟相關影片觀看數突破60萬,遠超過她平常所有市政活動的總量,亦即民眾開始真正關心市長,是因為她失控了。
聲量看政治分析,從聲量圖中的「觀看數」曲線,盧秀燕的泛綠聲量飆升最快,表示反對者持續創造內容與討論;而泛藍聲量則呈現防禦性延遲,要等1天後才追上。這反映出她的支持群體在危機初期出現混亂,因為沒有明確訊息、沒有市長現身。
至於聲量圖中的「關注度」圖表,代表泛藍的藍線在22日當天幾乎歸零,代表即使影片增加、點擊卻下降,也就是「大家在看,但不再相信」,這是一種「信任斷層」的效應,當民眾懷疑領導者是否有足夠能夠扛起政治責任的誠意時,再多曝光都只會加速信任流失。她的笑容此刻成了噪音,因為群眾想聽的是真相不是傻笑。
聲量看政治認為,盧秀燕的政治風格核心在「控制畫面」,無論是活動剪影還是市府宣傳片,她總確保自己出現在「安全、漂亮、不具攻擊性」的場景裡。但這次豬瘟危機暴露她的心理防禦模式,她一開始就選擇逃避、等別人講完再補充。
聲量看政治分析,這種人格特質是一種「迴避型完美主義」,她對失誤極度恐懼,因此寧願沉默,也不願面對爭議,不過,然而,當她避開輿論質疑的那一刻起,別人就會替她定義。她在聲量圖上「被看見」的過程,正是她失去控制的瞬間,這不是掌聲,是對她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警訊。
聲量看政治指出,22日至24日之間,盧秀燕關鍵字的直播觀看數從2000暴增到1萬4000,但留言多半是批評或質疑。這代表觀眾並非支持者而是圍觀者,他們進場是為了質問盧秀燕人在哪裡。
聲量看政治認為,當政治人物的流量來源不再是信任,而是疑問,她的政治舞台其實已開始坍塌。行銷策略能造就人氣,但無法挽回公信力。
聲量看政治表示,當危機來臨時,假如盧秀燕仍堅持以行銷包裝取代領導、以話術迴避責任,結果只會讓自己從「完美女主角」變成「危機代言人」。
聲量看政治指出,盧秀燕若想延續政治生命,唯一的出路是放下完美包裝,正面面對問題。她必須真正承擔台中市府一切的決策疏失,把台中市府上下責任完全釐清與公開,讓民眾看到她勇於負責任而非一直持續的搞形象。
聲量看政治說,假如盧秀燕繼續相信行銷能解決一切,聲量資料將會是她政治生命的「遺照」,漂亮、熱鬧、但空洞。這場非洲豬瘟危機或許將是盧秀燕的政治生涯轉折點。她若繼續逃避責任,負面聲量會繼續上升,信任會一路崩潰,「被看見,不等於被相信」或許是她從政的最後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