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組
大陸公佈2018年經濟成長率為6.6%。這個數字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下顯得相當醒目。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在第四季度增長6.4%,比第三季度增長6.5%更低。自2017年,中國為了降低債務開始收緊銀行借貸政策,經濟成長就開始減緩。
在中國國內需求疲軟、美國施加懲罰性關稅的大背景之下,北京宣布,中國經濟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增長了6.4%。這個數字創下了近30年來中國經濟季度增長率的最低記錄。上一次中國經濟增長率如此低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2009年上半年。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是6.6%,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
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支撐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因此,中國經濟呈現疲軟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經濟增長失速風險的擔心,並使從蘋果公司到大汽車製造商等大企業的盈利受到不利影響。
財經評論家葉檀認為主因是經濟轉型,她認為6.6%的經濟已經滿好的。她說:“經濟質量還不錯的話,6.6%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她強調,如果企業效率提升,經濟放緩不是什麼大問題。她預測經濟還會進一步放緩。 “今天恒指也沒有說大家很恐慌、崩潰下跌,沒有啊。說明大家對於這樣的結果是預見到的。”
葉檀表示,中國政府堅持市場經濟和法制經濟,另外應該減稅和建立明確預期,政令不要“朝令夕改”。她說:“產業規劃啊,像市場有一些政策啊,今天給了明天不給,那很不明確。然後民營企業心理也比較害怕。如果是預期明確的話,法律保護是周到的,民營企業就敢投資,就不會害怕了。”
雖然中國政府表示,這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但根據人大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在2018年12月底發表的演講,即便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經濟增速數據是6.5%,但據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的研究小組內部報告指出,2018的GDP增速是1.67%,另外一種測算甚至是負值。不過他這段講話視頻幾天后就在中國網路上消失。
根據《南華早報》,中國自由派經濟學家吳敬璉對“國家資本主義”發出警告,呼應其他自由派人士對國家干預造成經濟信心衰退的憂心。
報導內容提到,本月將滿89歲的吳敬璉,上週在北京一次研討會的視頻上表示,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很容易導致“權貴資本主義”,讓人想起20世紀50年代時,私人資產被迫收為國有,最後導致失敗的蘇聯式計劃經濟。
他在長達20分的視頻中說到:“這與我們的改革不一致。我們已經明確表示將追求市場經濟......而不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控制。”他強調不是透過呼喊“改革”和“開放”這兩個口號就能實現目標,而要詳細分析問題,且記取教訓。
在同一場研討會上,已故改革派總書記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警告中國領導人不要犯前蘇聯的錯誤。他說:“蘇聯的致命錯誤就在採取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另一個(錯誤)就是他們僵化的經濟體系。並非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實行計劃經濟。”
這個論壇由自由派私人智庫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主辦,不過相關單位的網站已經無法連上,論壇的消息和吳敬璉的視頻都未見於中國網路搜索結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