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探究櫻花起源地:中日韓三國均有記載 來源:北京衛視
連接:
http://www.chinanews.com/hb/2015/04-14/7206631.shtml
中新網4月14日電 隨著春天到來,最近,大批中國民眾赴日本欣賞櫻花成為日本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此,日本新華僑報14日文章表示,繼2015年春節期間的“爆買”之後,日本媒體用“爆花見”(“花見”日語中意為“賞花”)來形容欣賞櫻花的中國遊客之多。分析指出,中國栽培櫻花的歷史更加悠久,但中國遊客卻不遠萬里青睞赴日賞櫻,值得思考。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訪日中國遊客約有240萬人,較上年增加83%。單月遊客數從2013年9月起不斷刷新同期紀錄,今年2月春節期間共有35.9萬人訪日,較上一年增加59%。據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統計,3月份向中國人發放的簽證達14.6萬件,創下歷史新高。赴日欣賞櫻花的中國遊客激增,也導致日本東京首都圈賓館等住宿設施4月上旬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
查詢百科可以知道,櫻花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稱,在《中國植物志》新修訂的名稱中專指“東京櫻花”,亦稱“日本櫻花”。櫻花品種繁多,數目超過300種,全世界共有野生櫻花約150種,中國有50多種。全世界約40種櫻花類植物野生種祖先中,原產於中國的有33種。而據文獻資料考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櫻花的栽培在日本有1000多年的歷史。
由此可見,中國栽培櫻花的歷史更加悠久。那麼為何中國遊客不遠萬里青睞赴日賞櫻呢?
首先,日本重視打造賞櫻旅遊環境。日本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促使日元持續貶值並且放寬簽證發放條件,客觀上使中國遊客赴日賞櫻旅行更加容易。日本重視深度打造賞櫻的旅遊產品,將賞櫻與文化結合在一起,使遊客在賞櫻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日本獨特的文化。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在奈良時代(710—794年),說到花,就是指梅花。但是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就成了主角。詠櫻花的歌遠遠多於詠梅的歌。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賞櫻文化開始在普通民眾之間普及,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每年春季,賞櫻成為日本民眾的一項慣例活動。櫻花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觀賞花,而是已深深融入了日本的文化精神。櫻花名勝遍佈日本全國各地。在櫻花盛開之時,舉國民眾帶著家人賞花,成為日本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樣的景致對於中國等海外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次,日本重視賞櫻旅遊宣傳。每年春季在櫻花盛開之前,日本氣象協會都會提前發佈櫻花盛開時間資訊,繪製賞櫻地圖,提醒人們合理安排賞花時間。此外,通過社交網站等新興媒體,日本將賞櫻旅遊名勝資訊宣傳擴展到海外。
目前,不僅日本國家旅遊局開通了中文微博和微信,各地方政府也相繼開通了中文微博,將賞櫻資訊提前一個月傳達給中國民眾。可以說訪日中國遊客激增離不開日本在社交網站大力宣傳。另外,日本也將櫻花相關文化融入電視劇、動漫等作品、茶器和美食當中,使中國等海外遊客對櫻花倍感興趣。
最後,日本重視提升賞櫻旅遊服務品質。中國遊客在欣賞櫻花之餘也喜歡在周圍商業設施購物。日本商家採取配備翻譯人員等措施,服務中國遊客。為滿足中國遊客的購買需求,很多店主雇傭在日中國留學生做兼職接待工作,在熱銷商品貼上中文的標籤。日本大阪商家為瞄準中國遊客甚至展開了“賞花商戰”。
大阪市的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從4月1日開始在1樓入口附近用櫻花的假花裝飾,裝扮出春天的氛圍。該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訪日外國客人能夠一邊感受日本賞花的氛圍,一邊愉快地購物。”該店也發放用中文和英文製作的商品目錄。大丸梅田店從3月25日就開始面向外國人舉辦“櫻花節”活動。該店增加翻譯職員,發放賞櫻名勝大阪城天守閣的入場費打折券等提供多種服務,吸引外國遊客。
賞櫻文化在日本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雖然,櫻花栽培文化在中國歷史更加悠久,但是至今也沒能夠形成濃厚的賞櫻文化。我認為這並不令人擔憂,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代表旅遊景點,無可替代。就像中國的長城、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英國的泰晤士河,都有獨一無二的美。
中國的國花是“牡丹”,唐代詩人曾為其寫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美麗詩句。牡丹具有“國色天香”之美譽,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著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如何借鑒日本的經驗,將中國的特色花卉和旅遊景點與文化相結合,打造深度旅遊產品,吸引國內外遊客,值得中國思考。(郭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