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
Penny Wong(
黃英賢)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最近舉行了會晤。
[綜合報導]
與澳大利亞的緊張關係不斷惡化多年後,中國最近似乎突然改變了主意。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周表示:「中方願把脈雙邊關係,再校凖,再揚帆。」
兩年多來,澳大利亞政府一直無法讓中國政府接起電話,更不用說同意會面了。但是兩國國防部長在6月會晤,外交部長在本月早些時候的G20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這可能是關係解凍的一個跡象。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Penny Wong(黃英賢)希望這次會談是「穩定澳中關係的第一步」。2018年澳大利亞禁止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隨後澳大利亞要求調查新冠病毒源頭,批評中國在新疆和香港的人權紀錄,中澳關係惡化。從牛肉禁令到留學旅遊警示 中澳關係步入歷史低谷。
作為回應,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出口商品,從大麥、龍蝦到木材和煤炭設置了貿易壁壘,並切斷了所有部長級接觸。澳大利亞葡萄酒業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在2020年關稅生效之前,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市場——曾經是其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
但自從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在5月當選後,有了一些雙邊活動,一些人認為這讓人感到樂觀。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研究員徐元敬(Jennifer Hsu)說,在這個時候,一切都只是說辭。她對BBC表示「我不認為這是橄欖枝,我不會說這是重置,」「兩方目前都未有任何承諾。」但她表示,澳大利亞方面的語調轉變,不再有莫里森政府的示強之舉,仍然是一件大事。
北京曾批評澳大利亞前政府的言論,包括當時國防部長彼得·達頓將中國與1930年代德國相比,並說澳大利亞必須「為戰爭做凖備」。
王毅在本月初提到了這一點,稱堪培拉和北京之間緊張關係的「根本原因」是「不負責任的言行」。
徐元敬說「在中國或亞洲文化中,面子尤其重要」。「話語對北京來說很重要。很明顯,北京的言辭和回應確實表明它被冒犯了。」徐元敬說,作為回報,北京緩和了其煽動性的言論,但雙方必須用行動跟進新的說辭。
王毅說,澳大利亞可以做一些事修復關係。本質上來說,澳大利亞要對待中國「像一個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一些人將他的觀點解釋為要求澳大利亞停止批評中國,並避免轉向美國這樣的國家來限制北京在太平洋等地的影響。
澳大利亞國際事務研究所執行董事布萊斯·韋克菲爾德說,中國的要求「不太可能」對澳大利亞政策產生任何影響。黃英賢反覆強調,澳大利亞不會做出「讓步」,她說:「澳大利亞政府換了,但我們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環境沒有改變。」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的主要關鍵點是貿易。它指責北京「經濟脅迫」。韋克菲爾德說:「澳大利亞想要的是中國公平對待它。」澳大利亞還想要中國方面釋放其拘押的記者成蕾和作家楊恆均。
楊恆均和成蕾的支持者說,指控他們從事間諜活動是毫無根據的。
徐元敬和韋克菲爾德同意,可能會在貿易方面有一些進展,但其他的妥協很難達成。「我不認為中國會突然改變立場,允許澳大利亞公民獲得自由,」韋克菲爾德說。
考慮到兩國都希望做出艱難的妥協,實際情況會有所改變嗎?韋克菲爾德說:「我認為中國意識到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自己逼到了牆角。」「(它)對澳大利亞的強硬言論沒有對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產生任何影響……而中國實施的有效貿易制裁,澳大利亞經濟一直未受其影響。」
徐元敬堅信中國確實需要澳大利亞,尤其是現在。「這並不是說澳大利亞在軍事力量方面特別強大……而即將到來的冬季,澳大利亞是安全能源的潛在提供者。」
上個月,澳大利亞指責中國一架戰鬥機在南海空域靠近澳方一架偵察機,並作出危險動作。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不久後,一艘澳大利亞軍艦在這片中國宣稱為其領土的國際水域航行時,被一艘核動力潛艇、一艘軍艦和多架飛機跟蹤。
徐元敬說,這些遭遇是一個警告。「(北京)想要表明它是一種力量,它是一種軍事力量……而且他們的善意肯定是有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