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季來了 小心被萬年稅單霸凌 社會組
(記者李樹 報導)五月報稅季到了,今年有許多報稅新措施,如婚姻懲罰稅解除、最低稅負制申報門檻跟扣除額調高,坊間也有不少教民眾節稅的小撇步,民眾有合法節稅的權利,但有許多法稅專家指出,實務上在台灣節稅、避稅、逃漏稅的界線不清,合法的節稅卻被稅捐機關當成惡意逃漏稅的所在多有,除了補稅還要倍數處罰,民眾要訴願不合理的稅單前,還要先繳一半稅額,不僅如此,民眾跟國稅局打稅務官司的勝訴率只有6.11%,贏了行政法院也不做終局判決,又將稅單發回稅捐機關將稅額加加減減再開出來,很多人被萬年稅單霸凌二三十年,因此跳樓、燒炭自殺,死了也不敢聲張,因為在台灣欠稅是無法擺脫的汙名。專家呼籲,除了省稅的小確幸,人民頭家也要關心自己與下一代的賦稅人權,要求政府全面檢討改革賦稅人權問題,國家才有可能進步,才是全民的真正的幸福。
國家為了籌措政府的經費,擁有課徵稅捐的公權力,但是必須具備合目的性及合法性;若國家不合目的性,違法課徵稅捐,就跟搶錢沒有兩樣。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范文清談到稅務機關抱持「保護國庫收入」優先的角度,儘可能多收一點稅,法治國家當然可向人民徵稅,但是稅務機關不能愛怎麼收就怎麼收,人民沒有道理供養這樣的國家。台灣的賦稅環境被外界詬病為「還處於戒嚴時期,比白色恐怖還恐怖。」稅捐機關為了達到收稅的目的,不依正當法律程序課稅,也不依證據法則課稅,真理大學法律系吳景欽主任指出,即使算讀完法律、稅法,也打不贏稅法,因為函釋多如牛毛,連行政法院法官也不知道,尤其舉證責任應該是稅捐機關,結果卻是人民要自己證明沒有逃漏稅。他指出其荒謬之處,「我沒有犯罪,要如何證明我沒有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