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內障樂齡衛教記者會」眼科醫師呼籲樂齡族群別輕忽白內障風險,手術時應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圖/業者提供)
(記者王曉蓁報導 )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450萬人,佔總人口數20%,隨著人口老化及3C產品使用量大增,其中高達八成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預估2030年65歲以上長者將超過550萬,白內障問題勢必更加嚴峻。
今年77歲的徐女士,因白內障困擾不論做生意或生活都造成不便,下廚時若不戴眼鏡醬料拿捏及火候掌握時常不順手,戴上眼鏡又因為油煙及汗水,擔心眼鏡滑落,下廚總是提心吊膽,在家人鼓勵接受白內障手術並置換人工水晶體,經醫師評估後安排手術,術後視力狀況有所改善,也降低因白內障所帶來的風險。
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醫師說明,台灣不只是近視王國更已正式進入老年化社會,55歲以上樂齡人口已達總人口的35%,在3C使用量不減反增的現今社會,白內障更是不可輕忽的眼疾。
現代白內障手術技術已經非常安全成熟。桃園大學眼科院長王甯加醫師指出,許多長者誤以為「要等白內障熟透再開刀」,或「年紀大不適合手術」,這些觀念早已過時,白內障過熟或延誤治療時機恐會提高失明風險!
白內障手術中一個重要的關鍵是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常有許多長輩詢問是不是要選最貴的水晶體才是最好?永和大學眼科院長鐘珮禎醫師表示,目前衛福部核准的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從健保到自費皆有,依患者需求及檢查數據評估,選擇改善近視、老花或散光等視力問題,但選擇的重點並不是價格,而是患者的用眼習慣及眼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