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巡艦艇發射水砲示意圖。(世紀新聞檔案照)
政治組
台灣屏東琉球籍漁船“東聖吉16”號上個月在沖之鳥礁公海捕魚,遭日本公務船強扣人船、罰金,引發軒然大波。5/1日台灣出動海巡署、漁業署的艦艇航向衝之鳥礁附近公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巡航護漁,引起日本方面的高度警覺。
陸媒環球時報引述台灣媒體報導,台灣漁船被扣事件發生後,馬英九指示全力護漁,護漁第一槍5月1日發出。海洋巡防總局副總局長姚洲典1日在旗津高雄海巡隊碼頭主持航前說明,重申面積只有9平方米的衝之鳥礁僅為岩礁,不是島嶼,其位置距離台灣鵝鑾鼻約863海裏,距東京935海裏,日方不能擴大200海裏專屬經濟海域,只能主張12海浬領海,所以在國際海洋公約下,台灣執行此次公海巡護任務。
報導說,參加此次護漁行動的有兩艘船,海巡署的巡護9號及農委會的漁訓貳號。排水達1914噸級的“巡護9”號船長84.5米,船速20節,船上不但配備一門20機炮,還有水準射程70米以上的噴水槍4支,可搭載40名官兵,漁訓貳”號也是千噸級訓練船,船上有執法人員。兩船沿鵝鑾鼻外海轉往衝之鳥礁海域,大約5天可抵達,船上跑馬燈打著“這是公海捕魚自由,請勿干擾”的中、英、日文版,宣示護漁。
海巡署稱,台灣每年都規劃2至3航次為期3個月的巡護任務,這次提早啟動,為期一個月,報導指出,負責這次巡護任務的第一線指揮官,是海巡署直屬船隊最高指揮職的隊長楊樹治,而以往遠洋巡護都是由普通帶隊官擔任,這是首次指派船隊總指揮的隊長站上第一線,顯見台灣政府對這次任務的重視。
報導稱,包括《朝日新聞》《產經新聞》、NHK和日本共同通信社等都出席了台灣護漁艦出發記者會。日媒在高雄港出發現場提問“台灣海軍艦艇是否還要派康定級護衛艦前往該海域執行護漁”,姚洲典表示不知情。關於護漁艦的武器,姚洲典只說了機炮和槍等基本配備,其他一語帶過。至於一旦發生衝突,艦上人員將如何應對,姚洲典表示,將會依“中西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WCPFC)”規定,按標準作業程式來響應。
海巡署掌握的情報顯示,目前衝之鳥礁附近的公海已出現日本公務船蹤影,不排除臺日雙方公務船在數天後出現接觸。海巡署的原則是“不回避、不衝突、不挑釁”,但如果日方要強扣台灣漁船,“就算硬碰硬,也會保護漁民生命與財產安全”。至於台灣海軍將派出拉法葉艦前往,國防部官員不願多說細節,只表示軍艦不會站在第一線,但有狀況可以第一時間馳援。
另有報導指稱,正在泰國曼谷訪問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已向台灣方面表達遺憾之意。一名日本涉臺人士2日表示,台灣片面升高緊張的行為,日本至感遺憾,日本為守護海洋會採取必要的措施。日本《讀賣新聞》稱,日方1日透過“交流協會”抗議台灣當局派船到衝之鳥礁的周邊海域巡護。日本媒體分析認為,台灣態度轉硬,應與政權即將轉移有關。NHK稱,台灣之前對於衝之鳥的地位所持的看法是“有爭議,國際法上還沒完全確定”,不討論衝之鳥是島還是礁,但這次日本扣捕台灣漁船與人的行動後,台灣態度轉變,認為“冲之鳥是礁”的立場趨於鮮明。
日本共同社稱,以前台灣漁船也曾在同一海域遭到扣捕,當時馬當局並未採取像這次的嚴厲抗議,在本月20日民進黨將上台執政前,馬政府的強硬態度趨於明顯。
報導引述台灣媒體評論稱,日本扣船事件和2013年菲律賓公務船開槍打死台灣船長的“廣大興案”不同。馬英九非常清楚,此次爭的重點不是漁權而已,而是各地區在公海的捕魚權,所以海巡艦先行,拉法葉艦在附近巡弋,不過度刺激日方。文章建議應把鄰近國家和地區一起邀來打魚,讓日本知道,“公海”不是靠幾塊水泥柱體就能佔據得了的。
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