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駐臺機構改名 陸回應:勿給臺灣發錯誤信號 國際組
日本駐臺機構28日宣佈,從明年元旦起開始更名,在名稱中加入“日本台灣”四字。一些人把它看成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後,日本的“雪中送炭”,綠營更宣稱這是臺灣一次“外交大突破”,是擺脫一中原則的首部曲。對此,陸官媒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8日表示,大陸對日方的“消極舉措”表示強烈不滿,敦促日本堅持一中原則,並已為此向日方提出交涉。
日本駐臺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28日宣佈,自2017年1月1日起將改名稱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今後將扮演日臺間的橋梁,盡心竭力使日臺關係更上一層樓。臺灣外交部隨即發佈新聞稿稱,新名稱明確反映該協會在臺工作的實質內涵,印證臺日關係繼續朝正面方向發展,外交部表示歡迎。
按照臺外交部的數據,近年臺日關係發展密切,日本是臺灣第三大貿易夥伴,臺灣則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2015年雙方貿易總額達579億美元。此外,雙方人員往來日益頻繁,2015年互訪人數為530萬人次,今年應該能夠突破600萬人次。
環球時報說,親綠的自由電子報稱,日方表示,“交流協會”改名理由是“時代變了”。首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和臺灣的實務關係並不頻繁,但最近各領域來往密切,其次是最近日方曾在臺灣進行民調,發現知道“交流協會”是什麼的受訪者只有10%,不知道的高達80%。自由電子報稱,此舉為1972年臺日斷交後“交流協會”創設以來的最大突破,也顯示日本重視對臺關係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