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
外媒報導,二戰結束70多年,日本列島再次響起防空警報。北海道上空,15天之內就有兩次警報。這不是演習,而是真實的威脅:朝鮮先後發射兩枚彈道導彈,飛越北海道上空後墜入大海。
9月15日那一次,日本國防部說,導彈是在日本時間06:57分發射的。日本人在07:00收到政府短信,警告朝鮮發射了導彈、建議人們在室內或地下防空洞躲避。
07:04到07:06,導彈飛越北海道,最後於07:16墜入日本東部的太平洋海域。報導說,如果導彈是針對日本目標的,日本人從預警到被擊中的時間最短可能只有4分鐘。
這實在很短,可能根本無法抵達安全藏身地。再說,人們是否會立刻看到警報短信呢?至於之前8月29日那一次,日本人保護自己的的時間就更短了:他們收到預警是在06:02,三分鐘後、也就是06:05朝鮮導彈就到了北海道上空。
不少人不禁會問:為什麼日本不攔截朝鮮的導彈呢?
首先,日本海上自衛隊有神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Aegis),目前部署在該地區日本、美國和韓國軍艦上。神盾可在導彈發射之初和飛行中、也就是上升段予以攔截。
第二,日本航空自衛隊還有短程愛國者PAC-3型防空導彈,提供末端低層防護,也就是說,在導彈開始朝著目標降落時攔截。
以上這兩個選項加在一起效果不錯,但是,神盾是海基反導系統,使用前提是軍艦要在正確的時間、停在正確的地點,這需要凖確的情報和預警。
愛國者確實可以有效防衛某個確切的地點,但是對更廣大的區域,保護效果就更差一些。
日本防衛大臣說:一直密切監測朝鮮導彈,日本今後可以考慮其他一些選擇,不過,這些選擇代價昂貴、部署需要時間。
比如,日本可以投資部署地基的神盾系統,提升防衛能力;日本也可以考慮再增加一層防衛措施,比如部署薩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薩德還沒有經歷過實戰檢測。而且,如同韓國的經歷一樣,日本考慮此類部署,預計也將引發和中國的關係緊張。
問題是,以上任何一種防禦體系都無法抵擋住一大堆、在沒有任何情報和預警的情況下發射來的導彈,從而確保日本人的安全。
因此,日本軍界也在辯論,是否應該擁有更先進的、可以在發射一刻攔截、甚至提前摧毀朝鮮導彈的裝備。
現在東京"日本國際關係研究所"做訪問學者的東北亞安全防衛問題專家J B Miller說,日本可以購買戰斧巡航導彈、或者用已經承諾在今後購買的F-35A戰鬥機打擊朝鮮目標。
但是,二戰之後日本的《和平憲法》,把放棄戰爭的條款寫進了憲法。不過,隨著地區威脅日益嚴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多次要求修改憲法,讓日本擴大軍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