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
美國總統川普週五簽署台灣旅行法之後,中國官方周末作出了強烈反應。分析人士認為,冷戰結束後,美中兩國失去了昔日共同面臨的前蘇聯威脅,而中國在其實力迅速增強後,對美國構成了冷戰時期所沒有的挑戰,因此在新形勢下雙方需要尋求共同的政治基礎和戰略合作目標,才能避免走向對立和對抗。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3月18日回答記者提問指出,該法案有關條款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了嚴重錯誤信號。安峰山指出,中國外交部等部門已表明堅決反對美方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並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他表示堅決反對這一法案,認為“該案有關條款儘管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了嚴重錯誤信號,給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和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造成嚴重衝擊。”
這位發言人警告台灣方面說,“挾洋自重必將引火燒身。”
一天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該部官網發表答記者問說,中方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和提昇實質關係,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對中美關係和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同日,中國軍方也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視頻聲明,稱台灣旅行法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損害了中美兩軍關係的發展氛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視頻聲明中要求美方“不得實施上述法案有關條款,停止美台軍事聯繫,停止對台售武,以免對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陵煒認為,美國推出的台灣旅行法反映了中美關係的一個重大變化,中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簽署三個聯合公報的政治基礎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因為當時雙方的共同敵人和戰略威脅、即謀求全球擴張的前蘇聯已經不復存在,另一方面,當時中國的實力對美國並不足以構成挑戰,而如今中國正在迅速崛起,實力大為增強,特別是中共19大以來,中國的發展模式在美國看來構成了重大挑戰。
胡陵煒:這樣一種趨勢,就會不斷加劇中美兩國的對立和對抗的態勢。這不僅損害兩國的利益,而且對世界和平、對亞太的地區的緊張局勢帶來深遠的影響。要看到中國目前的實力不是簡單的,不是美國可以遏制可以平衡的。那個結局恐怕雙方都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中國也必然會作出一些反應和反制。那樣的話,中美兩國就會走向負面,走向對抗。這個影響是很不好而且是深遠的。
美國總統川普寄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幫助解決朝核威脅,兩位領導人之間一年多來一直保持良好互動。但平昌冬奧會以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出現明顯緩和,美國和朝鮮有望舉行兩國領導人直接會晤,討論平壤棄核議題。美中經貿摩擦再度浮上檯面。在這一背景下,允許台灣和美國政要和高官互訪的台灣旅行法得以正式出台。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週六發表署名俠客島的文章指出,“如今,朝核出現緩和跡象,中美在貿易問題上再度關係緊張。如果中美關係趨於對抗,那特朗普(川普)就可能利用此法邀請台高層訪美,給大陸製造困難。”
胡陵煒認為,中美雙方在沒有前蘇聯這樣一個共同敵人的情況下,缺乏共同的政治目標,共同的合作基礎及合作目標。他提出,中國現在得到快速發展之後,應該和美國共同尋找共同的戰略基礎、政治基礎、政治目標。
胡陵煒:沒有這些共同的戰略基礎、政治基礎和共同的目標,那麼中美關係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對抗和對立。從正面來講,要尋找共同目標。從負面講,在一些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國也要清晰地劃出底線,防止美國在這些問題上不斷地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
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獲得川普總統簽署之日,恰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完成有爭議的修憲開始無限期連任前夕。截至發稿,記者尚未獲悉川普祝賀習近平連任的信息。
分析人士認為,日前被視為對中國態度較溫和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由素有鷹派之稱的前中情局長蓬佩奧接替,給未來美中關係發展增添了新的變數。
(新聞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