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聯合國大會會場(2018年9月24日)
政治組
第73屆聯合國大會歷時一周的一般性辯論10/1日落幕。
在北京前所未有的壓力下,台灣現有的17個邦交國中有11個為台灣發聲,6個保持沉默。台灣處於邦交國有可能繼續倒向北京的危機之中。
台灣是世界第22大經濟體,卻無緣參與聯合國,為台灣發聲的國家引述聯合國作為世界上最大國際組織、代表全體人民的包容性,及其憲章規定的平等權利原則,不應將台灣2300萬人民排除在外;台灣為生氣勃勃的民主國家,有能力、有意願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貢獻等理由,要求聯合國接納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和聯合國有關氣候框架等各機構的活動。
這11個國家都是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小國和太平洋島國。在聯大沒有為台灣發聲的6個國家是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斯威士蘭和梵蒂岡。
梵蒂岡多年來謀求與北京改善關係,最近跟北京達成了一項有關主教任命的突破性協議。梵蒂岡歷來從未在聯大發言中為台灣發聲。
今年5月,布基納法索轉而承認中國後,史瓦濟蘭成為非洲唯一與台灣建交、拒絕承認中國的國家。過去兩年裡,中國發起了引誘台灣邦交國離開台北轉向北京的運動,目的在於對北京懷疑會推動台灣獨立的總統蔡英文施加壓力。蔡英文表示,她希望維持現狀,但不會被中國霸凌,並要捍衛台灣及其民主制度。
中國外長王毅在與布基納法索建交後對
史瓦濟蘭施壓,他說:“現在,只有一個非洲國家還沒有同中國建交。”而北京官辦傳聲筒《環球時報》則說:“
史瓦濟蘭,中華人民共和國喊你來照'中非全家福'了!”
不過,8月在台灣訪問的
史瓦濟蘭外交大臣加梅澤告訴路透社,“中國最好別玩心理遊戲,因為我們跟台灣有長達50多年的關係,我們不會放棄台灣。
史瓦濟蘭從2009年以來在聯大發言中就一直對台灣問題保持沉默,至少10年了。
海地總統莫伊茲今年5月剛訪問台灣,有報導說,海地要求台灣提供1.5億美元貸款幫助該國建設電力等基礎設施。莫伊茲在4天前的聯大發言中未如去年般為台灣發聲,引發外界猜測是否貸款事宜談得不順,以及兩國外交關係是否會生變。
在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壓台灣國際空間下,今年有3個台灣邦交國與台灣斷交轉向北京。它們是多明尼加、布基納法索和薩爾瓦多。而薩爾瓦多僅在聯大召開前不到一個月作出這一宣布,從而使台灣的邦交國減至歷史最低點的17個。
台北面臨的嚴重外交危機給美國拉響警報。華盛頓9月7日召回駐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和巴拿馬的外交官。巴拿馬於去年與台斷交轉向北京。美國前駐巴拿馬大使費利對紐約時報說,美國此舉是向這三國和中國政府發出一個信號,表明正在評估這種外交關係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美國的利益可能會受損的程度。
美國官員擔心這種連鎖效應會讓仍然承認台灣的中美洲四國伯利茲、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也會倒向北京。
9月9日,美國國務院叫停了一個在《繁榮聯盟》協議下與墨西哥和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危地馬拉的預定會議。美國說叫停的原因是會議撞期。但薩爾瓦多認為,這是華盛頓作出了停止會議的決定。
美國於2014年發起的《繁榮聯盟》,旨在遏制來自這三個國家的移民。美國跟中美洲國家在移民問題上因為特朗普政府分離孩子與家長的政策已經發生衝突。
宏都拉斯已有兩年未在聯大為台灣發聲;尼加拉瓜去年就沒有在聯大發言中提及台灣。
宏都拉斯總統胡安·奧蘭多·埃爾南德斯上週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中國日益增長的外交存在對該地區構成了“困惑”,但也是大家的“機會”,並提供了“明確的規則”。而他對洪都拉斯與台灣的關係,僅以“仍然與台灣在一起”、“沒有正式決定是否與台灣斷交”的勉強措辭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