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end/news/pic_file/20210617104618-1.jpg)
天問一號是首個成功登陸的中國火星探測器。這是祝融號火星車的示意圖。
國際組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於北京時間5月15日7時18分成功登陸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這是中國第一次成功的火星著陸任務,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成功派出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
中國國家航天局宣佈,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著陸器搭載有「祝融號」火星車,可以在火星表面上行走。祝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火神。
美國的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以及毅力號火星車分別於2004年1月至2021年2月數次登陸火星表面。
天問號發射距今已有半年時間,並在今年2月10日進入火星軌道,過去數個月它不斷探測「烏托邦平原」的表面,尋找適合著陸的地點,避免火星表面的石塊和坑洞,最終成功著陸。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天問一號成功著陸讓中國「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美國太空總署助理科學主管祖爾布琴也在社交網站發帖祝賀,期待中國的任務可以讓人類更了解火星。
火星距離地球超過3億公里,天問一號發出的訊號需要約18分鐘才能傳送到地球,因此科學家無法作出即時監察或操控,天問一號必須自主完成整個著陸過程。
天問一號凖備降落的時候,著陸器和軌道器分開,著陸器由一個保護層包裹,並附有一個隔熱層,當著陸器與火星空氣摩擦的時候就會開始減速,之後會打開降落傘進一步減速,最後以火箭著陸。著陸器之後用了17分鐘時間張開太陽能板,並向地球的控制中心傳送訊號。
另外,軌道器會繼續在軌道運行,它除了會繼續對火星表面作出探測外,還會為祝融號提供訊號中轉服務,讓它可以與地球保持聯絡。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後,中國科學家計劃最少在未來90個火星日(Sol)透過它探測火星的地質結構。火星上的一天,長度大約是24小時39分鐘。
它的設計與美國太空總署2000年代的勇氣號(Spirit)和機遇號(Opportunity)相似,重量約240公斤,依靠可以張開的太陽能板供應電力。
祝融號也搭載一個可以伸高的天線,天線上裝設有照相機,同時可以用來協助導航。祝融號本身也裝設五個儀器,用來探測地質土壤,也會偵測火星表面下有沒有冰塊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