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舉行開放美豬能換得台美FTA嗎?記者會。(國民黨智庫提供)
政治組
蔡政府日前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月齡30個以上的美牛進口台灣,中國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4日召開“開放美豬能換得台美FTA嗎?”記者會,指出未來美豬銷量若衝到20%到30%,台灣養豬農每年農損將達新台幣150億台幣以上。另針對開放美豬是否能換到FTA或BTA,學者則認為,這將是艱難的過程,且憂心美方恐有更多要求。
國民黨智庫,14日上午“開放美豬能換得台美FTA嗎?”記者會,由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主持,邀請前農業委員會主委陳保基、立法委員賴士葆、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盧信昌、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戴肇洋共同出席。
林祖嘉拿出數據,直言若美豬進口市佔率達到20%到30%,台灣豬農每年損失可能會超過新台幣150億,農委會的新台幣100億的豬肉基金根本不夠用,且由於美國人不吃豬內臟,未來恐將會大舉進軍台灣市場,擴大衝擊台灣的養豬產業。
林祖嘉對蔡政府開放俗稱瘦肉精的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一事表達質疑,他說,政府並沒有拿出足夠的科學證據說服民眾,國外對瘦肉精使用量,牛豬的標準不同,肉與內臟標準也不同,沒有人知道,產婦坐月子,吃了一個月含瘦肉精的內臟,會產生什麼影響。
陳保基提到,近年並沒有新的科學證據證明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目前台灣已開放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及內臟進口,其中內臟最多是從美國進口,進口最多的部位是橫隔膜(肝連)、大腸頭、大腸,但是台灣小吃店的黑白切從台北到屏東都有,如果豬內臟萊克多巴胺安全殘留量訂為0.01ppm是非常高的,他呼籲未來政府應好標示,告訴民眾那些食品有含。
對於馬政府曾開放美牛進口,陳保基則表示,當初考量牛肉在台灣消費量很少,肉牛產業比重非常低,所以政府和消費者及產業界溝通,且他本人召開過兩次專家會議,當時腎臟科和毒理學醫生林傑樑醫師兩場全程參與,但這次美豬根本沒開過家會議,整個法治程序漏洞百出。
台灣開放美豬能不能換到台美自由貿易協議(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談判呢?立委賴士葆首先批評民進黨這次如此急迫地宣布,完全是為了配合美國總統大選。他認為,美國對台灣的要求並不是只有美豬,像之前美國對台灣的藥價一直很有意見,目前健保局一直透過藥價協商降低藥價,如果台灣進口美國的高價藥品,恐怕台灣的健保制度就很難撐下去了,且FTA與BTA大不同,BTA就是台美之間的雙邊談判,對台灣未必有利。
戴肇洋則表示,台美FTA或BTA將是艱難的過程,美方有可能在稻米配額、智慧財產權與金融市場等有要求更多開放,但我們也應該要求美國去除相關的貿易障礙。另外,為保障農民權益,我們可要求“逐價逐年”的開放,像日本、韓國的牛、豬肉開放都有很長的降稅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