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2.png)
中國堅稱 “動態清零”方針不會動搖
大陸組
[綜合報導]
正當外界憧憬近期中國傳出調整“動態清零”政策之際,中共當局縮減旅客的入境限制和取消國際客運航班熔斷機制,在11月5日的記者會上,中國官員強調“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會動搖,並批評地方政府處置疫情“一刀切”。
近日有關中國現行防疫政策即將放寬的消息不斷。《彭博新聞》本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中國官方正制定計劃,取消國際客運航班熔斷機制。與此同時,《路透社》報導,中國將把入境旅客的隔離檢疫期要求,從目前的“7+ 3”縮短至“5+2”或”5+3“,旅客只須5天於隔離設施隔離,加上兩三天居家健康檢測。
對此,在11月5日中國國務院的聯防聯控機制記者會上,官媒中央電視台問及,地方政府調整防疫措施是否代表國家會調整防控政策,中國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二級巡視員胡翔表示,必須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進一步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國家衛健委批評有地方政府處置疫情時存在簡單化、“一刀切”及層層加碼的情況,強調要嚴格執行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對美國之音表示,外界對這場記者會本來滿懷憧憬,當局卻絲毫沒有就“動態清零”作出調整,讓人大跌眼鏡。司令說:“大方向沒有什麼變化,也沒有放寬隔離的限制,也沒有縮短隔離時間,也沒有航班熔斷機制的調整,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不動搖,其頑固性以及對這個政策的痴迷度,超乎外界,特別是國際投資界和經濟學界的想像,讓人大跌眼鏡、瞠目結舌,即使是外籍人士的豁免和特殊待遇也難以享受到了。”
台灣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認為,中國官員在記者會上的表態,反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矛盾。吳建忠說:“為什麼要繼續維持'九不准'的政策,就是中央的防疫是科學的,只是地方政府的做法跟措施沒有辦法深刻體會中央的這種科學防疫精神,才會造成各種混亂。可以看到,這場記者會企圖塑造輿論,也就是說,中共中央是科學防疫,只是地方政府殺雞用牛刀,錯誤理解中央的政策方向。
近日中國不少省市先後調整核酸檢測的收費政策,除特定人群和特定情況外,大部分居民進行檢測均需自費。
吳建忠說:中國疫苗的防護力不足一直是中共無法放開邊境管制的很重要的原因。如果疫情蔓延的話可能造成醫療體系的崩潰。中共一直宣稱'東昇西降',也就是中國的防疫方式是遠優於西方政府的。記者會也不斷強調所謂外防輸入的危機。
中國11月4日新增3659起新冠本土個案,包括3063例無症狀感染。其中廣東省單日新增888起本土個案,大部分集中在廣州。
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張屹表示,廣州海珠區11月5日凌晨零時起嚴格限制人員流動,並維持至7日午夜十二時,市民原則上除接受核酸檢測及緊急就醫外,非必要不外出,每戶每天可派一人外出購買生活物資。公共交通暫停服務。小區和產業園區等實施封閉管理。除超市、藥房等保障市民生活及城市基本運行的場所正常運行外,大部分商店暫停營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