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媒體人傳遞『正能量新聞』。(圖/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張辰卿報導 ) 鑑於在疫情期間,媒體的任何相關報導,均足以造成民眾風聲鶴唳,影響社會安寧,嚴重時甚至會動搖政府與民間對於防疫之信賴基礎,讓主管機關防疫之餘,又得花費一番工夫匡正視聽。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解封,人們開始進入所謂後疫情時代。為防止這樣的狀況在後疫情時代延續,台灣郵報及報新聞於今年1月4日上午舉辦論壇「走出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傳遞『正能量新聞』」。
論壇邀請兩岸資深媒體人士參與,包括海貿會秘書長鄧岱賢、致理科大講師呂洛棋、兩岸時報鄒志中、兩岸跨境新聞李婉如、世紀新聞社張辰卿、智雲新傳媒孟憲玉及警政時報薛秀蓮等人,分享他們對於正能量新聞議題的看法。
在議題探討的過程中,日前「美國之音」對於中國媒體聚焦「正能量宣傳」這件事所做出的批評,多次被提及。「美國之音」在報導中指責中國媒體常常聚焦災難中的好人好事,忽略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或者犯下的錯誤,並被不少民眾指為喪事喜辦。然而,這樣的批評是疫情中的人們應該接收的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負面新聞嗎?短時間內大量汲取壞消息,對疫情中的民眾真的有比較好嗎?而這些消息,又真的是正確的嗎?與會者們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人心惶惶的時刻,「正能量新聞」的傳遞有助於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正能量可以消解負面思潮、清除社會戾氣並調適民眾的焦慮情緒。
海貿會秘書長鄧岱賢特別指出,「美國之音」藉網友之口,帶有導向打壓及抹黑中國的目的性,做為媒體人應該要有道德良知,關於兩岸的報導要秉持人道關懷。新聞可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提高民眾對國家事務的關注度,增強人們的參與度和社會責任感。廣大媒體工作者要努力傳遞社會正能量和核心價值觀,確實查證新聞正確性,不要加入個人的意識形態及惡意批判。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會使網路新聞正能量的傳播擁有好的環境,產生明顯的效果,收穫良好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