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2019年12月17日,中共第一艘自製航母山東艦正式服役。
大陸組
根據近日衛星照片顯示,泊港中的中共「山東號」(CV-17)航母,甲板上出現嚴重毀損的情況,引起網民熱議。
6月28日,一位專注於德國、北約、中國軍事的推特帳戶「AlexLuck9」,貼出一張拍攝於5月9日的衛星照片,推文表示,中共航空母艦「山東號」,艦載機起飛位置的導流板周圍和著陸帶上的飛行甲板嚴重毀損。
根據照片顯示,導流板周圍甲板破損尤為嚴重,如被砲彈擊中後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彈坑。從兩艘拖船的尾部水流看,「山東號」航母似乎剛剛被拖引進入軍港碼頭。
這張衛星照片日前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不少網民紛紛發表評論。
「照片顯示山東艦的飛行甲板破損嚴重,甚至可以從開裂部分看到甲板似乎只有薄薄的一層,恐嚴重影響航艦作戰功能。」
「似乎是山東號航母飛行甲板不耐高溫,被殲15戰機的尾噴管燒穿了幾個洞。艦載機起飛待命那一塊區域需耐火耐高溫材料作甲板。」
「看位置在戰鬥機起飛處,可能是鋼材不達標,無法長期適應噴氣發動機的燒蝕。」「可能是艦載殲-15起飛和降落時的加力燃燒所致,中國的耐高溫材料只能在官媒上面看到曙光。」
「山東號」航母是在「遼寧號」航母基礎上設計建造的,而「遼寧號」航母前身是原本將要報廢的蘇聯航母「瓦良格號」,其作戰能力一直倍受質疑。山東艦和遼寧艦均使用滑躍起飛(Ski-jump)的方式,限制了戰機起飛的重量、武器荷載和整體的作戰力量。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台媒消息稱,中共航母山東艦5月底還在渤海和黃海海域進行海試及演練,「然而就在『雷根號』進入南海的同一日,有網友在推特發布衛星照片,顯示山東艦已進駐海南三亞母港。」
時事評論員沈舟撰文表示,「遼寧號」一年出門一次,每次不到一個月。。2019年12月,「山東號」在海南島交艦,習近平還親自參加,但「山東號」很快返回了大連船廠,估計並未真正完工,或出現了大問題。2020年12月,「山東號」終於再次出行,又來到海南島基地,也是一年出行一次,出行時間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