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俄烏之戰影響北京攻打台灣?
政治組
外媒報導,俄烏戰爭進入第三週,中國似乎認為,普京可以說是給台海戰爭做了一次“預演”。中國學者表示,不論從戰爭形態、戰爭目的和文化思維,俄烏戰爭跟台海戰爭都有非常大的不同。台灣學者則示警,中共可能向普京學習,藉由擴大核力量來嚇阻美國軍事介入台海,並認為美國應要幫助台灣發展一個獨立的嚇阻力量,才能有效嚇阻中共入侵。
彭博社3/8日報導,中國戰略分析專家時常把對台“速戰速決”掛在嘴邊,但強大的俄羅斯軍力仍久攻不下烏克蘭,這可能會促使中國領導人對武力犯台三思而行。
首先明顯不同的是,美國明確表示,不會為烏克蘭參戰,但不同的是,美國從未排除介入台海間的軍事衝突。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3月4日也刊出一篇“普京的戰爭是習近平的夢魘”,指普京在戰場上的多次挫折,可能抵消了中國軍事規劃者或許懷有武力輕取台灣的樂觀情緒,甚至破壞了北京入侵台灣的時間表。但好消息是,烏克蘭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為美國以及整個歐洲和太平洋地區國家,提供了一份關於如何增強台灣韌性的路線圖。
不少媒體從俄烏戰爭聯想到台海戰爭,擔心中國是否會像俄羅斯一樣對台灣採取行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7日在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的記者會上答覆彭博社記者提問時老調重彈表示,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於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從戰爭型態、戰爭目的到文化思維,分析俄烏戰爭跟台海戰爭的不同,表示兩者可比性低。
他說,首先,就戰爭型態而言,俄烏戰爭是一場地面的戰爭,基本上沒有海戰;但台海若爆發戰爭一定是以海戰為主,直到解放軍登陸台灣後才有陸戰。所以,台海戰爭的主戰場不是在陸地,而是在海上或海灘。
其次,從戰爭的目的來看,俄羅斯採取“特殊軍事行動”不是為了要佔領烏克蘭,而是為了摧毀烏克蘭的武裝,使其非軍事化。所以俄烏衝突至今十多天過去,俄國宣稱摧毀了烏國兩千多個軍事目標,但不見俄軍有要全面佔領烏克蘭的行動和意圖,甚至連半個烏克蘭也沒有要佔領的打算。
王海良說,但如果哪一天中國真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時,它絕不會像俄羅斯一樣,只去攻打一些台灣的軍事目標就結束了,而是一定會把整個台灣島全部拿下來,並把台灣的舊政權消滅掉,這也是兩場戰爭很大的差別。
他說:俄羅斯它做事情的方式可能和中國人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俄羅斯它的目標明確了以後,它的手段比較粗糙一點,不是這麼精細的。如果解放軍要採取這樣一個行動,它可能會發出各種各樣的信號,各種各樣的警報,讓對方、特別是對方的老百姓、民眾,有相當的準備去遠離一些軍事目標等等。”
王海良一再強調,台海戰爭只是一個假設,武力統一並非中國官方的基調,也非官方用詞,中國官方和學界教授的說法是“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一個選項,並且設有台獨前提,所謂的“武統”只是一般民間或自媒體的用詞。
他表示,雖然外界有“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想像,或者擔心中國趁機攻打台灣,但中國發動戰爭的原則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中國深知台海戰爭要打海戰、打登陸戰,可能還要阻擋外援,是一場非常複雜的戰爭,難度也很高,所以絕對不會在短時間內說動手就動手,所以事實上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因此,對於有媒體認為俄烏戰爭的拖延可能會破壞中國速戰速決武統台灣的時間表,王海良說:“因為中國本身就沒有一個具體的武統方案,所以就談不上改變,因此它整個的思考恐怕還是在發展當中,還沒有定型。”
他說,普京這回可以說是給了中國一次關於台海戰爭的預演,因為解放軍的軍事體系跟俄羅斯很接近,俄羅斯進行過軍改,解放軍也是。俄國出兵烏克蘭是因為他們有自信能夠贏得勝利,但事實證明好像沒有那麼容易。軍改管不管用,軍事演習是一回事,實際上戰場又是一回事。俄羅斯軍隊有過幾次實戰經驗尚且攻不下烏克蘭,何況解放軍毫無實戰經驗,到底有沒有能力攻台還是個問號。
另一方面,俄國跟烏克蘭兩國同根同源,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因此俄國不希望對烏克蘭平民和民間設施造成大規模的破壞,所以其投入的兵力有限,採取的是有限度的進攻。相同的情況放在台海戰爭,中國也會面臨同樣的考驗,也就是戰爭規模到底要多大。
他說:如果是無限擴大戰爭規模的話,中國一定是能夠勝利,但問題在於你要採用多大的代價,還有什麼才叫做勝利,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所以就會發現軍事手段絕對不是上策,爭取民心才是。
俄羅斯在進攻烏克蘭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的經濟制裁,不僅將俄羅斯踢出SWIFT全球銀行支付系統,美國也禁止國人與俄羅斯央行交易,並禁止俄羅斯航班進入美國領空。不少中國網友在社群媒體發表意見,表示以後一定要買華為手機或是辦理中國銀聯的信用卡,千萬不要用蘋果手機或是Visa卡、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以免哪天被經濟制裁時無法使用造成不便,這是這次俄烏衝突中學到的最大教訓。
孟達表示,他很能理解網友的想法,因為人們會擔心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制裁哪一天會用在中國身上。
他說:很多中國老百姓的態度就是,將來我想要突破這個制約和掣肘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全產業鏈都我自己來生產,全產業鏈都攥到我自己的手上,這個也是在這次俄烏戰爭發生之後的次生效應。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共應從俄烏戰爭中獲得警惕,如果它對台灣、釣魚島或是南中國海衝突採取更強硬的姿態,也可能也要去承受像現在俄羅斯所承受的經濟制裁,但中國的結果會比俄國更糟。
他說,因為俄羅斯主要掌控了石油跟天然氣的出口,歐洲國家對其依賴比較高,但中國的經濟相當程度地融入在整個國際經濟體系裡,所以如果中國受到制裁,其經濟受損的會更嚴重,可能會造成中國經濟崩潰,失業人口暴增和社會動盪,進而為反習勢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權力鬥爭藉口,影響到習近平自己的前途。
不過,上海東亞所副所長王海良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正因為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環環相扣,所以如果一些國家對中國發動制裁,勢必也會讓那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受到重大的損害,因此他不認為俄羅斯式的製裁會發生在中國身上。
陳世民還認為,距離中共二十大只剩下半年,習近平沒有必要在俄烏衝突之際冒險發動台海戰爭,因為這項激進的舉措如果沒有成功,反而會成為他無法順利連任的理由。
陳世民認為,只有一種可能會改變中共武力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那就是俄烏戰爭演變到最後,範圍擴大到北約的領土,此時美國基於北大西洋公約的安全承諾,必須派軍隊直接介入歐洲戰場,這時美國自己也陷入了戰爭的泥淖,而可能會讓中共內部的鷹派人士認為是一個難得的歷史良機,因為美國不可能在歐洲和亞洲同時跟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的軍事大國爆發戰爭,這也代表美國將無餘力介入台海問題。雖然說現在看起來可能性應該還不大,但這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陳世民並指,美國和歐洲沒有派兵進入烏克蘭,跟普京下令核武軍力進入特殊戰備狀態有關,這可能也會讓中國學到把核武應用到台海戰爭上而加速核武研發、擴大核力量,作為中國對美國可能軍事介入的有效嚇阻,同時中國還會增加超音速飛彈的研發速度和數量。
他說,美國如果受到中國核武的抑制,或許確實會減低直接軍事介入台海的意願,但是美國也絕不希望看到台灣被中共武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可以協助台灣提升獨立嚇阻力量,將會是一個可以嚇阻中國攻打台灣的重要工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