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日本防衛廳時檢閱日軍儀仗隊。 (2021年3月16日)
[綜合報導]
《金融時報》3月25日報道,為因應北京帶來的挑戰,美日同盟將展開64年以來最大的升級。專家認為,美日同盟升級合作來提高威懾力,可防止中國誤判情勢而犯台,也為同盟關係帶來更高程度的製度化與不可逆性。
刊文透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4月份訪問華盛頓期間,將和美國總統拜登就大幅更新《日美安保條約》公佈具體計劃,其中包括宣布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以加强两國間的作戰規劃與演習事宜,將構成美日自1960年締約結盟以來,兩國安全關係最大規模的升級。
報導說,美日兩國認為,美軍和日本自衛隊需要有更「無縫」的合作及規劃,以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衝突與危機。對此,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認為,中國的軍事力量快速增加,雖然依照美日台的各種戰略模擬可推斷目前中國若以武力犯台依然無法獲勝,但考慮到過去十年來中國軍事開支增加了6成以上,美國僅增加2.7%,日本增加18%,台灣僅增加了14%,北京很有可能因誤判而貿然侵略台灣。
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中國誤判局勢而認為自己能夠獲勝,相當有可能攻擊台灣,所以日本、美國和台灣必須阻止中國自認能夠獲勝的想法,那就需要足夠的威懾力。”
長尾賢表示,台灣是美國對抗中國的王牌,因為從台灣可以牽制中國的沿海城市;對日本來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對中國來說,侵略台灣勢必要面對駐日美軍。所以若台海爆發戰爭,日美都別無選擇,要並肩應戰。隨著中國的軍事力量和侵略意圖日益增長,日美必須確保更充實的合作計畫。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多數人的觀念停留在「北京在特定時間點決定實現統一併大舉入侵台灣,美國在日本的協助下介入戰事」;而在遭遇危機時必須在各自的行政架構內依序進行「監視偵察、確認事態、為事態定調、採取應對手段」等流程,最終才進入共同採取行動的階段。他認為,以現況觀之,更大的風險源自於不可測的衝突或誤判引發的情勢升級,過去較為鬆散的指揮架構已不足以因應瞬息萬變的台海局勢。
王彥麟指出,由於美國對涉入亞洲事務的態度曾多次出現變化,例如特朗普總統曾在競選期間一度揚言“美軍撤出亞洲”,本次日美同盟合作升級,亦將為美日同盟帶來更高程度的製度化和「不可逆性」。
他說:「若能重組軍事指揮架構,並建立更加緊密的體系,則意味著雙邊的互動模式進一步獲得製度化的發展。換言之,即便美國未來出現態度消極的新任領導人,想要從美日同盟關係中抽身的難度也將大幅上升,進而確保美日同盟在印太地區的存續性。”
王彥麟表示,過去的美日同盟是建立在「美國政策意圖為何」和「日本欲提供何種協助」兩項要素上,政策塑造過程具有強烈的「由上而下」特色,若能建立共同的軍事指揮架構,並加強作戰規劃及演習合作,未來或能形成部分「由下而上」的政策塑造能力,為因應台海的緊急狀況帶來相當大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