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
[俞安嬿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為傳揚中國錢幣發展史與傳統工藝之美,特別於1月8日起至3月20日(除夕休館),在二樓精品長廊,展出林崇誠博士精心收藏之中國歷代銀錠400餘件。林博士的私人收藏就品類而言,以官錠和稅錠為主;就年代而言,銀錠方面上起唐末,下至民國;黃金貨幣方面,則以清代和民國為主,再加上一些宋代的金條和金葉,充分體現了我國千年以銀錠作為主要貨幣的歷史脈絡。是為數最多的私人錢幣收藏,與史博館所藏幾乎相去不遠。史博館期望透過本展,開拓觀眾對於我國錢幣文物的新視野。
中國使用貨幣已有5000年之悠久歷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元寶是中國古代貨幣的一種,即「銀錠」,亦稱「銀鋌」,指鑄成錠狀的銀塊。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鑄行的年號錢,在幣面的上下左右鑄刻「開元通寶」四字,循環通讀成「開通元寶」的口語習慣,開啟了後世將貨幣喚作「元寶」的先河。元朝以「元」為國號,出土的元代銀錠中亦見數枚背部有銘文「元寶」二字,取其「元朝之寶」、「元朝寶貨」之意,則是銀錠稱為「元寶」的開始,象徵吉慶祥瑞,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收入,更是中國古代貨幣體系與傳統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