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思考----陳良安
編輯部
孔子說要改變社會風氣教化需要一世為三十年,而風氣之轉型完成則要五十年,而影響世代最重大的風氣莫如教改。
民國八十年代末期,民進黨迭起,台獨氣焰正炙,陳水扁當選總統,李遠哲力主教改,使大學教育大門開放,走向大學教育民眾化、普及化及校園民主化,實現了大學教育的平等化,人人可讀大學;校園民主化,人人可以自由民主,高倡人權,不可抵抗。
當年大學校數急速攀升由兩位數急遽變成170幾所的三位數,固然實現了大學民眾化,人人機會平等,及校園民主,人權主張;但因少子化,大學招不到學生,大學生的素質、行情、聲譽每下愈況!真要為大學生叫屈,而大學減校併校,經營管理難以收拾?
尤其嚴重的八十世代出生的正好趕上這一轉型時機,兩黨政治對立惡鬥,改教科書,媚日傾美反中,台獨意識職孕育了這一代的成長。為了建立台獨意識,不惜政爭染指教育,逞口舌之能,造成了「似是而非」,挾民主自由人權之言論硬柪,以詭譎之詞而敗壞整體社會的政治道德風氣,以民主破壞民主,叫現在的台灣社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個人的自由民主人權,理應受到國家規範下才享有此自由和人權。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兩黨兩敗俱傷,只待第三者來收拾局面不無可能。台灣的危機即在太陽花學運後亟修憲法,及曲解憲法保護國家宗旨,造成只有政客的主體性,個人的人權傲慢,造成社會混亂,對沉默大眾的不公不義。
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實因中華民族同文、同種、同語言文化所致,不斷深化擴大。連主張反中、台獨的民進黨首長、立委、民代亦皆主動迎合雙方領導人物的拜訪和交流,一面念經示誠,一面高倡深綠台獨,兩面作法,自相矛盾,「嘴念經,手摸奶」正是也。
但是台灣對大陸現實的問題是擺在眼前,台灣必須努力為自己及下一代創造一個改善生存的環境。思考如何藉助兩岸關係,給台灣新的未來創造及找到生機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質,充實學生的知識技能、競爭力、身心健康及品德正確價值觀的培育才是正辦。
十二年國教的改革,正顯得當局教育主司者的治絲愈紛,化簡為繁實屬續李遠哲教改失敗,政治污染教育及大學過多難以收拾後,第二次未見成功的教改,庶民子弟在動的方面失分,亦滋民怨,不如回歸舊制。
埃及總統法塔赫‧塞西說:和平比一塊土地更珍貴。在統獨之爭,兩黨對立衝突之下,不和平或許將毀掉台灣這塊土地的珍貴。(台灣導報南投特派陳良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