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
好食好事基金會從年初便積極推動食農新創,如今已見成果。繼促成200位創業青年以商業思維角度學習食農創新、跨領域的60位業界領袖見證翻轉式創新,好食好事基金會今年9月迎接最盛大的創業訓練計畫MIT Beyond Food Bootcamp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的來臨。
本次盛會中,全球對食農有興趣的創業新星勇於接受挑戰,從錄取率不到5%的MIT嚴格篩選機制中,共有11位台灣創業新星脫穎而出,創下台灣人入圍的最高紀錄。
好食好事基金會為鼓勵跨界好手共同投入食農新創,特別與世界第一的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舉辦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是繼澳洲、韓國後首次來台舉辦,全程由MIT講師、業師以正統MIT教學方式並複製了MIT最受歡迎的創新創業理論,將MIT 三年的精華課程濃縮在六天五夜內完成,帶領有心創業的學員們,把創業想法一步步落實成實際計畫。此次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受好食好事基金會之邀,以食農新創為主題,不只為台灣食農產業帶來更多的創新思維與應用,同時也從科技的觀點探討未來飲食與農業的跨界創新。透過MIT講師、業師、評審的專業審視,培養專業知識與市場開發能力,提升國際思維,將台灣的農業發揚光大。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邱子權表示:「台灣食農創業人才的創新力量十分可觀,今年入選的人數是歷年來最多的,好食好事基金會能做的是提供一個國際性的舞台,鼓舞更多跨領域青年領袖投入食農新創產業,讓食農新創青年一展長才。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總額近100萬的獎學金給入選的台灣食農新創明日之星,提升國際視野並幫助他們圓夢。」
本次MIT率領世界級講師、業師、優秀校友共16位前來,除了先前參與體驗營的Manus 生技營運發展總監Jeff Anderson、Sourcemap 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Leonardo Bonanni、 Elio Tecnologia 創辦人兼執行長Luciano da Silveira Araujo、Autopoiesis Labs 創辦人Terence Chia、Demeter 企業家輔助網絡首席執行長兼聯合創辦人 Vimala Palaniswamy外,還包含Elaine Chen擁有MIT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學位,也是ConceptSpring的創辦人與常務董事,更是MIT史隆管理學院的資深講師,駐點於MIT馬丁創業中心,教授創業、主要市場調研,及新創企業的組織發展。Erdin Beshimov則為麻省理工學院全球企業家Bootcamp的創始人與線上課程講師,曾擔任七個麻省理工學院創業與創新課程的教學助理,包括創新的策略管理和技術。而Jossy Lee現任職於中文育樂品牌 Chineasy 擔任新事業總監,同時是大中華區第一個社會企業新創天使基金的創始成員,專門培養關注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在攻讀MIT史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時,她共同創立了MIT史隆設計俱樂部,畢業之後,於 EF教育機構美國總部擔任產品創新總監。
現場也邀請今年參加全球MIT Bootcamp並獲得好食好事基金會全額學費補助的學員劉晉儒(23歲),為本屆台灣入圍者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學員,剛從史瓦濟蘭外交替代退役;因看到非洲缺乏集中交易市場,農產品價格混亂,希望可在MIT業師指導下與隊友一起打造拍賣交易系統。劉晉儒表示:「台灣的農業問題也如非洲一般需要被關注,台灣的農業面臨著高地價、高齡化、小規模、低收益的壓力及挑戰,未來將向台灣農民推廣於MIT超越食農國際創業極限挑戰所學。」另外一位出席者,同時也獲得好食好事基金會全額補助的學員黃苡芳(24歲) 於2016年與台大三位大三學生成立新創公司,到目前僅僅成立一年,目的在於解決都市農業問題,包含農民分享彼此作物與食物生長的循環知識的計畫。
好食好事基金會此次提供所有入選的11位台灣學員,包含有形與無形的資產和助力,期能讓台灣新創學員掌握食農創業的新趨勢,在六天的過程中除了學習如何融入團隊,並體驗創業必須面對的功課外,不僅能在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認識更多不同國家的人與連結到MIT全球的創業網絡,更運用MIT平台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