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報導)繼「台灣區塊鏈暨加密代幣自律組織(TBC SRO)」於5月22日由「台灣金融科技協會」與「立法院區塊鏈發展連線」在立法院共同發起後,「台灣金融科技協會」於6月8日舉行了第一場「區塊鏈暨加密代幣自律論壇」,由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主持,並邀請金管會副主委 鄭貞茂以及前政委 蔡玉玲與會,與各領域業者菁英齊聚一堂。論壇聚焦於區塊鏈加密代幣與ICO的發展趨勢、潛在問題以及自律組織的重要性與具體做法。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在開場引言中指出,區塊鏈與加密代幣的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帳簿紀錄的不可逆與不易更改、與在缺乏信任的環境中可透過共識機制取得可信賴的決策等特性,在許多產業都有顛覆性的運用。自去年六月起,ICO募資已顛覆了創投早期投資模式,成為區塊鏈新創的主要募資模式。較之傳統募資,ICO有幾個優點:大幅縮短了投資者獲利退出的期間、創新者較易取得較多的資金、以及讓消費者與投資大眾可以早期參與投資或價值創造等。ICO 快速獲利的誘因使得不少投資人踴躍投入,但是由於ICO門檻低,資訊不透明,容易被投機份子操縱,詐欺,也使得幣值暴漲暴跌,投資風險急遽升高。
對於ICO,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首先建議業者用Crypto-assets(加密資產)取代Cryptocurrency(加密代幣),因為「代幣」這個詞容易讓人迷失焦點。鄭貞茂並指出目前面臨最大的疑慮,就是ICO合法性仍舊未明確,新創業者若不小心,有觸法的可能。他呼籲有疑慮的業者,都可以向金管會提問,由主管機關來協助。另外,對於ICO的稅制(交易稅及營業所得稅)應該要做一個合理、具說服力的評估報告和說帖,來和政府主管機構溝通,以避免稅負過高阻礙ICO的發展。金管也會與財政部持續協商。
前政委蔡玉玲律師表示,因為ICO的範圍擴及全球之故,對於ICO的監理,政府其實力有未逮,能監督管制的部分有限,建議政府不要採取「剛性管制」,可採低度管制,從立法院支持業者自律,創造友善環境。這也突顯了SRO自律的重要性,蔡玉玲強調: ICO發行方與投資者之間有著「資訊不對稱」造成容易詐欺的問題,因此需要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讓發幣者揭露足夠的資訊;資訊揭露得越多,投資者可以檢視評估以降低風險的能力也越大。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的任務除了組織SRO建立高標準自律外,還要建立一個資訊透明對等的平台。共同發起Global ICO Transparency Alliance (GITA) 的目的就是為 ICO 業者建立自律框架、提高透明度和問責機制。 GITA其他成員包含香港、日本、南韓、越南、以及其他歐洲的區塊鍊與ICO協會。國際化的成員加入,能使 GITA 所揭露的不只是台灣的 ICO,而是全球的資訊。
有興趣加入協會的金融科技愛好者,請參考協會網站瞭解詳情:
www.fintech.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