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
國際組
隨著美中兩國貿易摩擦的升級,美中關係在川普政府主政下從過去的交往政策轉為激烈競爭。儘管目前美中之間的競爭以經貿議題為主,不過有美國專家認為,川普政府在對北京施壓的同時也開始發出信號,顯示美國正在重新思考“一中”政策,利用台灣對中施壓。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研究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教授馬文·奧特(Marvin Ott)上星期在外交政策研究所發表文章說,作為對中國經濟施壓的一部分,“川普政府已經開始發出正在重新思考'一中'政策的信號”,台灣可能從1950年代以來,“首度成為美中對亞洲未來博弈的舞台中心。”
曾任中情局東亞分析員、美國國家戰爭學院和國防大學教授的奧特說,過去20年來台灣議題相對沉靜,主要是因為北京認為兩岸間不斷增進經濟聯繫,遲早會使台灣重回“祖國”懷抱,但一些發展卻導致情勢發生變化。
首先是台灣的民主化,這不僅讓大多數台灣人不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也讓美國領導人更難無視於台灣的前途。另一個情況是中國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使得華盛頓不得不嚴肅地重新思考亞洲安全的未來景象。奧特說,“如果北京取得對台灣的控制權,中國的戰略地位將巨大地增強,包括日本在內都將深為警覺。”
奧特認為美國正在重新思考“一中”政策的跡象,是從川普當選後接聽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開始,一直到最近美國國務院公開批評巴拿馬、多明尼加及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以及美國聯邦參議員提案授權國務院,調降與台灣斷交國的關係,此外,還有國務院正式要求五角大樓派陸戰隊使館警衛隊進駐美國在台協會,以及今年早些時候國會通過、川普簽署生效的《台灣旅行法》等等作為。
對於川普政府是否正在重新思考“一中”政策,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告訴美國之音,他並沒有看到這種跡象,但他的確認為,美國國務院召回駐巴拿馬、多米尼加及薩爾瓦多三個與台灣中止外交關係國家的使節,“是在對這些國家發出信號,表達美國對這個問題的重視。”
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項目研究員寇謐將(Michael Cole)也對美國之音表示,關於川普總統是否觸動“一中”政策的問題,他並不希望過於強調美國政治上的個人色彩,因為這“不只是特朗普”而已,過去兩三年來他看到“整個美國政府體系的改變”。
寇謐將說,過去美國認為只要與中國交往接觸、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好,“最終中國將成為一個會遵守國際規範、負責任的利害相關者”,但現在華盛頓才發現,這種做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習近平採取更緊縮的反民主作為,對人民更多鎮壓,包括對香港、對新疆的壓迫等,這些都導緻美國政府產生各種興趣與台灣合作。
寇謐將強調,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更好並非由於川普總統,“而是因為美國政府體系和聲音越來越大的國會都理解也覺醒”,過去美國對中國的做法已經失敗,因此對他來說,無論未來誰入主白宮,美國現在與台灣的交往情形,以及對中國的反擊,都會持續下去。
與寇謐將類似的論點也出現在美國在台協會現任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的講話中。莫健最近在華盛頓全球檯灣研究中心年會的演講中也提到,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看法已經有了轉變,但那與中國的做法有關。
莫健表示,一直到三年前,美國學術界還有許多人認為美中兩國應該在世界重大議題上合作,並且共同尋求途徑管控其他問題,“坦白說,那是美國學術界甚至是決策圈的主要看法,不過你看看四周圍,現在已經不再是如此了。”
莫健說:“這是一個令人畏懼的覺醒,那就是有一個非常富有的強權,它對世界的看法非常不一樣,並且真的想要取代既有強國,在東亞,或甚至印度洋,誰知道。不過基本上,越來越多的看法認為,我們不能再以中國應該在大多數議題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強國來看待它。”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