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2017年10月28日出訪太平洋邦交國途中過境夏威夷在珍珠港與代表團及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人員合影(資料照)
政治組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四對台灣在南太平洋3個邦交國展開“海洋民主之旅”,深化彼此交流並鞏固外交關係。就在她出訪之前,一個新發布的報告稱,台灣與南太平洋的活動大致支持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可以作為美國及其安全同盟澳大利亞、紐西蘭平衡中國在地區影響力的砝碼(counterweight )。
美國智庫全國研究局(NBR)這個星期發布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在南太平洋擴張影響力威脅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的安全利益,而台灣在此地區的活動與美國的安全政策“趨同”,台灣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自由開放印太政策上有潛在角色可以扮演。
隨著大陸不斷擴大在太平洋影響力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之際,這份由夏威夷東西方中心資深研究員丹尼·羅伊(Denny Roy)撰寫的報告說,美中兩國的競爭及美國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宣示的目標,“提高了一個事實獨立的台灣對美國的價值”。
這份名為“台灣在自由開放印太戰略中的潛在角色:在南太平洋的趨同”(Taiwan's Potential Role in the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 Convergence in the South Pacific)說,在華盛頓宣布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後,台灣已公開表達願意做華盛頓夥伴的態度,但是美國政府卻“欠缺一個與台灣合作的概念或計劃”,無論是在南太平洋或其他印太地區,因此台灣的身份成為一個“不被承認的伙伴”。
雖然大陸與台灣在南太平洋的競爭已久,但報告指出,兩者在本質上並不相同,經濟援助方式也有區別,台灣主要是希望爭取區域國家支持台灣在全球事務上的外交努力以對抗中國的壓力,而中國的利益更為廣泛,不只是為了要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也不僅限於大洋洲,北京同時要尋求獲取天然資源、發展中國產品的出口市場、延伸解放軍的勢力範圍、爭取對中國在國際事務立場的支持,也要減少美國的安全夥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謹慎經營的戰略空間。
報告認為,未能把台灣整合到自由開放印太戰略,可能導致華盛頓失去一個與台北協調的機會,去更好地運用被美國戰略家視為是台灣所具備的能力和特質。
不過華盛頓與台北公開、緊密的合作可能被視為過於挑釁,因此對美國政府來說,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去“巧妙設計一個謹慎(discreet)但卻對彼此有利的伙伴關係”,而南太平洋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領域,美國政府可以通過與太平洋島嶼國家的關係支持台灣的外交地位。
報告建議美國“低調支持台灣改善在太平洋島嶼國家地位的努力”,如此可以協助台灣“實現其作為自由開放印太戰略貢獻者的潛能。”
報告提到,如果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擔憂中國試圖取代他們在大洋洲的影響力是它的長期戰略目標,那麼這些同盟國就應該把台灣在區域的活動視為一個“受歡迎的平衡力量”。
有跡象顯示,美國政府似乎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星期一(3月18日),美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使館在其臉書官網上貼出2張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與台灣外交部次長徐斯儉月初在所羅門群島戶外勘察的照片。
星期二(3月19日),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外交部在台灣外交部舉行的記者會上,正式宣布成立美台“印太民主治理諮商”對話機制,預訂9月在台北舉行第一場論壇,此後雙方將輪流舉行對話會議。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表示,這個對話機制突顯美台“良善治理”的共享價值,增加彼此在印太地區的合作,也協助其他國家應對治理方面遇到的挑戰。
所羅門群島4月3日將舉行選舉,該國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被一些候選人和執政的民主同盟黨作為選舉議題,《路透社》星期四援引參選人前總理戈登·達西·利洛( Gordon Darcy Lilo)說,當所羅門群島與台灣的關係無法進一步增長時,遲早“我們將有自由審視彼此的關係並探索其他渠道”。
自蔡英文上任後已經有5個國家與台灣斷交,目前僅剩的17個邦交國中,有6個在南太平洋,其中4個國家今年都將舉行選舉。
不具名的美國資深外交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西方正在密切關注所羅門群島選舉結果”,一些所羅門議員無疑會想要與中國建立關係,“有合理的擔憂這將產生骨牌效應。”
台灣政府否認台灣與南太國家邦交出現動搖。
台灣外交部星期三在一個聲明中表示,台灣與太平洋國家整體雙邊情勢平穩,“但近來區域局勢持續變動,加上友邦將陸續舉行大選”,台灣將以謹慎態度面對。
蔡英文在出訪3個邦交國帕勞(台灣稱帛琉)、瑙魯(台灣稱諾率)及馬紹爾群島訪問後,回程將在美國夏威夷過境。
大陸外交部說,已就此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星期四說,中國一貫反對美國或其他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安排這種過境,中國敦促美方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及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不允許蔡英文'過境',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