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員生中醫部主任 林親怡
[記者張玉泰報導]
端午節傳統民俗,家家戶戶門口要掛菖蒲,艾草、喝雄黃酒避邪,你知道這些古人的智慧,是大有學問的嗎?
農曆五月時節,古時又稱「毒月」、「惡月」。因為這個季節天氣溼熱,加上食物保存較易腐敗,腸胃便很容易出狀況。而萬物活躍,傳染病原也不例外,古人在經年累月的生活中,體驗出「避邪」和「防疫」的重要,便依經驗法則累積成了習俗,端午節衍然成了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日。
彰化縣員生中醫部林親怡主任表示,這些避邪的植物,除了可以驅趕蚊蟲動物以外,也常常是中醫師的愛用品,可以拿來治療疾病!
(中藥醫學 艾絨)
艾草:根據記載,端午節在門口插艾可追溯到南北朝以前。《開寶本草》記載到「主灸百病,可作煎」。艾草的葉子製作成艾絨,可以點燃除百病。針對腹瀉、腹痛等腸胃道疾病,《本草綱目》描述道:「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若天雨腰腿冷痛,可以艾條灸溫經散寒。艾葉更是暖宮常用,治療經痛、崩漏、不孕等疾病的熱門藥材。
(中醫 艾絨針灸)
菖蒲:洗菖蒲浴、喝菖蒲酒是行之有年的端午習俗,常和艾葉綁在一起,掛門口除穢氣、避毒蟲。《紅樓夢》描寫道:「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繫臂。」。
林親怡主任說,中藥使用的菖蒲,是「石菖蒲」,主要的功效是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因石菖蒲有特殊的揮發油,可以用於耳鳴、喑啞等疾病通竅;至於用在神經相關的疾病,可以治療痰濁蒙蔽的頭暈,嗜睡,健忘等等疾患。對於濕熱時節、或肉粽等糯米製品吃太多的腸胃道疾病,也有角色。可以治療脘腹脹悶、食慾不振,或是打嗝有濁氣等症候。
以上避邪的植物,無論生搗汁、煎煮入藥飲用或沐浴、吊掛門口或是燃燒除蟲,都非常實用!不過除了使用植物避邪
林親怡主任也要提醒大家,飲食有節度,尤其應節食品「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粘度很高,比較難以消化,還會抑制胃腸蠕動,且含有大量的澱粉,在消化過程中會大量的吸水,吃太多會引起便秘,應酌量食用;要常洗手、預防傳染病。
端午節民間習俗 門口掛菖蒲.艾草 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