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火箭隊總經理摩瑞4日發出聲援香港的推文,引來軒然大波。不僅中國贊助商、球迷全面抵制,NBA聯盟也急忙切割,指摩瑞的言論嚴重傷害中國球迷的感情。(圖取自摩瑞臉書)
財經組
在中美貿易戰的緊張關口,NBA事件持續發酵為正在進行的美中貿易談判增添了壓力。一些專家指出,中國對NBA的打壓有損美國商界信心,促使議員督促對華更強硬。但也有專家表示,目前美中雙方聚焦的是短期成果。
NBA火箭隊總經理摩瑞4日發出聲援香港的推文,引來軒然大波。不僅中國贊助商、球迷全面抵制,美國兩黨的八名國會議員周三致信NBA總裁肖華(Adam Silver),批評NBA向中國低頭,督促肖華採取強硬立場,包括暫停在中國的活動,直到中國暫停抵制NBA和休斯頓火箭隊。
研究美中關係的專家表示,在一些美國官員看來,NBA遭中國全面抵制無疑證實了中方設置貿易壁壘的行為,這會讓特朗普政府得到更多國內政治支持,在美中談判的關鍵時刻表現得更強硬。
歐巴馬時期擔任負責中國事務的美國助理談判代表穆恩(Jeff Moon)表示,他認為本週的事件象徵著談判的“轉折點”。
“這是第一次,政治,而不僅僅是經濟,成為貿易討論的前沿和中心,”穆恩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一旦你開始把這些聯繫起來,你就很難找到解決方法。這是不同的,使得貿易談判複雜化。”
由於迅速變化的地緣政治局勢和中國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情緒,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經營正變得越來越困難。除了NBA,美國運動鞋品牌“范斯”(Vans)和美國珠寶零售商蒂芬尼(Tiffany&Co)本週分別刪除了涉及支持香港抗議者的產品和廣告。蘋果公司下架了一個被香港抗議者用來避開警察的應用軟件。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星期三播出的訪談中,更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在華美企面臨的政治風險。
蓬佩奧說道:“也許短期看起來是利潤豐厚的,但是我認為,隨著北京的長臂伸向他們,這些公司面臨的代價,信譽代價,將會越來越高,無法承受”。
據報導,白宮正計劃以對投資者構成重大風險為由,限制美國資本流入中國。
然而,儘管雙方分歧增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言人巴里(Doug Barry)對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持樂觀態度,稱兩國尋求達成部分共識。
“出人意料的是,雙方至少在目前擱置了一些更困難的問題,似乎關注短期的勝利,”巴里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他們成功了,外界會希望雙方都能恢復一些信心,將來有機會處理這些更棘手的問題。”
川普週四表示,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進展得非常順利”,併計劃週五與中國副總理劉鶴會面,這被廣泛解讀為美國願意達成某種協議的跡象。另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和中國或將於週五宣布達成一項初步的小範圍協議,涉及貨幣、關稅和農產品採購。
“儘管(本週)美中兩國發生了出人意料的外交衝突,但中方表示,如果美國不提高關稅,他們仍願意達成包括農產品採購在內的部分協議,”美國諮詢公司Gorilla Trades創始人伯曼(Ken Berman)週三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
市場認為,達成小範圍協議給美中兩國都至少帶來了部分勝利。特朗普政府能夠在遭到彈劾調查期間提振金融市場。作為回報,特朗普可能會免除部分關稅,這對美國和中國的公司和消費者來說是一個福音。
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蘇世名(Steve Schwarzman)週二在《華盛頓郵報》主辦的一場活動中表示:“我認為(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更大了,因為中國正面臨許多重大問題。”他指的是香港的民主抗議活動。
他還表示,因為台灣正在觀察香港的情況,平息香港的抗議活動實際上屬於中國優先考慮的“超級重要的範疇”。
當回到這場糾紛的起點NBA紐黑文大學體育管理學教授弗里德(Gil Fried)告訴美國之音,預計NBA將與中國政府官員對話,尋求能達成的共識。
“我想這件事幾週後會過去,我們的關係會恢復,”弗里德說。“他們將為聯盟、教練和球員制定一些新政策。每個體育組織都想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處於主導地位,所以他們有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