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組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中國前財政部長、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11月9日表示,中美貿易戰“有和解跡象,而遏制和反遏制是不可避免的,是長期的”。但前一天川普11月8日在白宮強調指出,中國想要有這樣的取消,但他"根本就沒有同意過任何東西" 。
川普給北京潑了一頭冷水。這位美國總統在華盛頓反駁了有關他同意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報導,稱是中方一廂情願。
本週四,中國商務部稱,兩國談判人員已就"逐步"取消加徵關稅達成一致。來自北京的這一消息增加了人們對延續多月的貿易衝突可能解決的希望。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當日表示,互減既徵關稅是"朝向達成最終協議的一步"。
新近以來,出現越來越多有關中美雙方立場接近的跡象。上月中旬,特朗普即表示,美中已達成"實質性的"部分共識,是一項全面協議的"第一階段"。不過,在經濟界,這一宣布起初引起的只是謹慎和觀望反應。
上週,中國副總理劉鶴再度會晤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長姆紐欽。會談後,雙方稱,會談具"建設性"。
在從2018年延續迄今的貿易衝突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互徵巨額懲罰性關稅。特朗普指責中國採取對美國企業不公正的貿易做法及盜竊知識產權,並因此啟動懲罰性關稅螺旋,目前已涉及進口自中國的大部分商品。北京作出反應,加徵對等關稅。
此輪中美“貿易戰”早在2017年就初露端倪: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布對中國進行301調查。 《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被稱為美國單邊貿易保護政策的核武器。
一年多來,美中發生激烈的貿易衝突,給兩國經濟帶來壓力,也拖累世界經濟。貿易戰使中國企業受到越來越大的影響。
目前,中國國內生活成本增速之快為近8年來所僅見。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六公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CPI),上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這一增值高於分析家的預期。豬肉成為價格上漲的最重要因素。因非洲豬瘟,10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升一倍。
另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回落1.6%,為2016年7月以來的最大值。 CPI與PPI之間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