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燕鷗保育暨永續生態研討會長官及來賓合照
(張辰卿報導)全世界僅有約100隻的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亦是前百大瀕危物種之一,馬祖是他們少數且重要繁殖地,為達保育及提供永續生態服務,如何增強在地參與是本次研討會的重要議題。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指導、連江縣政府主辦、社團法人台北鳥會承辦的「2020燕鷗保育暨永續生態研討會」已於2020年7月26日順利落幕,本次研討會參與者涵蓋了連江縣劉增應縣長、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袁孝維教授、台北鳥會張瑞麟理事長、中華鳥會呂翊維副秘書長,及多位國內外保育人士參與。
連江縣劉增應縣長說到:「對於這類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除了透過研究能進一步了解其生物特性外,在地社群也扮演了重要腳色,近幾年燕鷗也帶來了重大的觀光效應,如何落實觀光發展及生態保育,是永續生態重要的課題」。
臺大森林系博士後研究員洪崇航博士,分享全台海鳥的保育現況及面臨的挑戰,敘述多種海洋性鳥類他們的族群變化趨勢,並提供各自的保育方針供主管機關參酌。中華鳥會美國籍的國際部主任Scott Pursner,分享了如和透過國際合作,一起保育分布雖廣卻面臨威脅信天翁。來自英國的資深鳥島Richard Foster,分享了外國鳥人來台灣的賞鳥印象,台灣本身就是鳥類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便利且舒適的生活條件吸引許多外國鳥人前來,而黑嘴端鳳頭燕鷗即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分享透過簡單易上手的公民科學,讓人人都可以位鳥類研究盡一份心力,每個人都是小小科學家。來自坦桑尼亞珍古德協會的Mbuya Bright Hubert,分享塔尚尼有的生態旅遊運作方式,透過生態旅遊不但可滿足旅客觀光的需求,同時還兼顧了物種保育及在的經濟活絡的效益。
馬祖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過往經濟型態仰賴海洋漁獲及在地駐軍,現已轉型為光觀為主的經濟導向,除了自然景觀及戰地風情,生態旅遊仍有著許多值得開發的潛在經濟效益,本次研討會討論範疇涵蓋了在地社群發展、永續生態旅遊等議題,相信對馬祖的燕鷗保育之路,得以更向前行。
圖:綜合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