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玉泰報導]
因應數位科技與大數據的導入,生醫產業越來越「智慧化」,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在2020臺灣醫療科技展中發表「RFA智能化射頻熱消融腫瘤技術」,為全球第一個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與演算法的高階醫材系統。不僅如此,你知道臺灣人每年吃掉9.2億顆安眠藥嗎?工研院攜手特力集團旗下特安康,發表「特安康Sleep95」,可以幫助入睡、調整身體緊張與焦慮壓力程度。 2020臺灣醫療科技展於3日至6日盛大開展,工研院展出10項聚焦在「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發展的創新科技,全方位守護國人健康,歡迎來參觀體驗!
工研院智慧長照大聯盟總召集人暨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以科技建構「健康樂活」的應用領域,藉由成立「智慧長照大聯盟」,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的模式,推動智慧長照產業生態體系、整合與共享資訊、共同發展智慧長照產業鏈。目前智慧長照大聯盟已有包括特力集團等共22家長照相關業者加入,提供「系統整合」、「場域應用」、「跨業投入」、「指導諮詢」等四大領域全方位解決方案,未來將以創新的商業服務模式整體輸出國內外,協助臺灣成為國際智慧長照服務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者。此次特安康與工研院合作,藉由工研院Bugu-S從藥食同源的植物素材中萃取,以助眠的專利配方設計出「特安康Sleep95」,藉由健康產業的水平、垂直整合,規劃專屬的「完整健康計劃」,實現以精準預防醫學照顧民眾健康的願望。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指出,資通訊科技(ICT)已廣泛應用「智慧醫療」(eHealth)上,能協助增加醫療服務之可近性及提昇醫療服務品質,並降低醫療成本。隨著穿戴裝置與物聯網等資通訊技術,在醫療保健市場規模逐年成長,資通訊技術導入使醫療走向個人化,帶動行動醫療(mHealth)、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發展,並將個人醫療行為,從醫院延伸到居家與照護機構,並涵蓋了從健康促進及預防、疾病治療到術後照護及慢性病管理等,預估全球數位健康市場將從2019年1,470億,攀升到2023年2,200億美元。
工研院積極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以科技建構「健康樂活」的應用領域,聚焦在「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的發展,今年發表的10項創新科技,就聚焦在兩大次領域,技術亮點如下:
一、RFA智能化射頻熱消融腫瘤技術—打擊腫瘤 取代傳統肝癌手術
二、單鏡頭3D內視鏡取像模組—顱內手術第三隻眼 降低手術失誤
三、定量糖化血色素快速檢測系統—5分鐘快速精準助攻糖尿病檢測
四、Bugu-S 舒眠類醫藥品—助你一夜好眠的小秘方
五、治療濕式黃斑部病變之眼藥水—靈魂之窗 一點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