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組
據台灣外交部去年12月底統計,2020年全年新增登記了34位外媒記者,其中光是來自美國的媒體記者就多達21位,涵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原先派駐中國的多位記者。部分國際媒體因應疫情與美中摩擦影響,僅計劃短期駐足台灣,卻也有媒體順勢規劃長期駐點台灣的藍圖。
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副會長William Yang說,中國政府去年將多位美國記者驅逐出境後,許多記者現在都在台灣,也為台灣的外媒圈帶來一些不同的面貌。“大家可能也慢慢發現,從台灣報導中國不是一個不可能的現象,所以我覺得這是去年最大的改變。只是這樣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台灣確實有一些外媒開始在思考,是不是他們在這邊會有一些比較長期一點的計劃。”
一位去年由北京搬遷到台北的美國記者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國記者被驅逐出境這很顯然是美中雙邊的議題,而不再是新聞機構自身可以解決的,所以這得看拜登政府如何與中國政府協商。只能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現在沒有看到任何中國政府想鬆綁規定、讓美國記者回到中國的跡象。”
引發這些國際媒體記者遷徙的,不只是去年3月北京驅逐美國記者的事件而已。隨著中國在去年6月通過香港《國家安全法》、加強對香港事務的干預,連《紐約時報》都不得不作出因應,在去年7月,該報宣布將其香港的數位新聞業務遷移到南韓首爾。
早先在2017年,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就捨棄香港,在台灣台北設立其在亞洲第一個辦事處; 2018年也有《德國之聲》在台北設立辦事處,作為其報導東亞的主要據點。現在,台灣可望迎來更多新的機會。
在台灣做新聞的自由度雖然高,但前述不具名的美國記者提到,從台灣報導中國也有其必須得克服的其他挑戰,比如,透過電話採訪較難取得受訪者的信任,除了有通話安全問題之外,也較難刻劃中國老百姓的真實面貌。
上述不願具名的美國記者補充:如果中國政府願意開放、反轉他們驅趕外媒記者的政策,我們肯定會把一些在台灣的記者派回中國。但我們也會留一些記者在台灣,台灣確實以它自己的方式變得更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