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2.png)
接種AZ疫苗13死 陳時中:不打更危險
醫療保健
日本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6/15日開打,不過才不到2天,各縣市陸續有13名注射疫苗後的高齡長輩死亡,引發民眾疑慮,對此專家各有不同看法,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雖然目前不能排除有關聯,但整體來說施打疫苗還是利大於弊,建議要施打。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在臉書上分析高齡者施打疫苗的死亡率,認為數字呈現出來的就是風險,提醒民眾注意。他依據疾管署疫苗日報統計,全國75歲以上有9萬7,543人打過疫苗,而到昨天傍晚為止,超過80歲的死亡者有9位,若將所有打過疫苗的人都視為80歲以上的人,兩者相除得出死亡率是0.0092%。
指揮中心指出,根據109年度我國人口統計資料,75歲以上老人為1,433,286人,死亡人數為95,367人;故可得知,即便在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情形之下,平均每日都會有200多名75歲以上長者死亡。若直接從數字看來,未打疫苗遭感染的死亡率仍然較高,不過王明鉅仍提出質疑:「對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來說,打疫苗算不算也是一種特殊的風險呢?」他也提醒,或許一切純粹巧合,但明確知道結論前,難道不該採取更謹慎一點的措施,就要這樣一路把剩下數十萬劑AZ疫苗全部打光嗎?
對於民眾的質疑和恐慌,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有另一個計算方法,呼籲長輩們「先不要被數字嚇到」。她指出,台灣90歲以上的人口為14萬3,322人,依據內政部資料,去年90歲以上的長者,粗死亡率為千分之191。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75位90歲以上的長者往生。而這次的疫苗若分5天施打,以100%施打率來計算,則每天將有15位施打疫苗者在施打疫苗的同一天往生。
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指出,目前為止AZ疫苗會導致死亡的是TTS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群,不過這多半發生在比較年輕的人,而且是從注射完4天才開始有症狀,和國內許多猝死案例不同。若是造成馬上死亡的原因,比較可能是嚴重過敏性休克,但這種情況絕大多數發生在注射完半小時內,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完疫苗要在原地觀察半小時的原因,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只要能馬上發現、並且給藥或急救,都能很快救回來。
林氏璧也建議,指揮中心更該做的是好好追蹤台灣目前已累積的5例確診、2例疑似待審查的血栓案例,因為從發生機率來看其實沒有比歐洲低很多,究竟是哪個年齡層的人發生血栓?又發生在什麼部位?後續的治療或死亡情況又是如何?他認為這些資訊非常重要,應盡快向國人報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