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end/news/pic_file/20211110191921-3.jpg)
台灣外交部9日證實,一架美國海軍C-40A行政專機周二晚上飛抵台北松山機場(圖為同款美國海軍C40A運輸機資料照片)。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政治組
台灣外交部9日證實,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搭乘美方海軍C-40A行政專機,在晚間抵達台北並強調訪問行程由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導安排,台灣提供行政支援亦不透露來訪者及人數等細節。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海軍一架C-40A行政專機周二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起飛,在當日傍晚抵達台灣台北松山空軍基地。另據台灣媒體報導,訪台代表團共有13人,其中包括四位聯邦參議員和兩位聯邦眾議員,議員助理以及美軍上校和上尉各一人。
由於正值中共「六中全會」舉行期間,美方參眾議員從菲律賓突然搭乘美國軍機訪台,事先沒有公布消息。
此事周二被證實之後,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隨即公布在台海進行聯合戰備警巡,稱「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周三早晨亦抨擊此事,稱民進黨「倚美謀獨」。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對BBC中文分析說,「此次美國國會議員團『低調』訪台,由立法權而非行政權作接觸,政治敏感性亦相對較低,為彼此維持了戰略模糊性」。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則在周二回應媒體查詢時說,美國國會議員訪台「合理也合法」,是履行《台灣關係法》之義務。
此次訪問事前沒有對外宣佈,消息證實後,美台雙方也沒有公開披露來往人數及名單。
但根據台港各大媒體報導,此次「突擊」訪台的議員包含共和黨籍的德州資深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及愛荷華州參議員邁克·克拉波(Mike Crapo)等10多人,而且有兩位美軍人士陪同。上述兩名議員都是華府「對華鷹派」,柯寧今年稱美國有「三萬駐軍」在台,引發議論紛紛,日前他又在參院與同黨議員提出《台灣威懾法》(Taiwan Deterrence Act)草案,旨在「增強跨台海威攝與鞏固台灣防禦中國侵略和脅迫之能力」。
台灣媒體周三則披露,參訪團以美「對華鷹派」共和黨參議員為首,在周三前往台灣國防部聽取簡報,並有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在場。但台灣國防部對此不願置評。該媒體又稱,訪問團將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引發各界猜測。
但台灣官方對此事維持低調。台灣總統府稱,基於美台互信原則,相關細節不便透露,並請台灣外交部統一說明。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也告訴台灣媒體說,「有關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抵台訪問,相關行程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協調安排,相關資訊將適時對外說明。」
此次美國會議員訪台符合台灣近年推動的議會外交大方向, 譬如, 2021年台灣舉行了首屆台美日國會議員戰略論壇(Trilateral Strategic Dialogue),2019年又成立「福爾摩沙具樂部」 (Formosa Club),整合了歐盟議會、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會友台小組」成員。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周二在例行記者會提到國會代表訪台並不罕見,是正常情況,也符合美國履行《台灣關係法》的義務,獲得歷任政府支持,以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需求。但是,北京方面已經對此表示不滿。
今年6月6日,三位跨黨派美國參議員曾搭乘美軍C-17運輸機抵達台北並與台灣總統蔡英文等台北高層會晤,北京曾提出強烈抗議。北京方面認為,這些美台往來是美方以「切香腸」(salami slicing)的外交戰略,希望用連續的細微外交動作,「積小成多」,持續抵禦北京的實力擴張。
外界分析稱,美方切香腸的動作包含對台軍售頻率、代表處「改名」以及高層互訪等戰略,漸進式地在印太地區擠壓中國,拿下該區域之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