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2.png)
香港“清零”無起色 專家促封城
大陸組
全球各地因應疫情發展陸續放寬防疫限制之際,香港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從2/10日開始實施更嚴厲的防疫措施,首次把“限聚令”適用範圍延申到私人場所,並且禁止多於兩個家庭的聚會,堅持“動態清零”疫情卻毫無起色,使人懷疑港府的堅持是否基於政治考量。
與此同時,香港權威醫學專家預計,香港新一波疫情三月會達到高鋒,促請港府積極考慮“封城”。
春節假期結束後香港的疫情急劇惡化。香港政府從2/10日開始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限聚令”適用範圍首次延申至私人場所。兩個家庭以上的聚會被禁止。罰款從目前5000港元提升至1萬港元。宗教場所及髮型屋會關閉兩個星期。從2月24日起,市民進入商場、百貨公司、菜市場、超市等場所必須以“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出示“疫苗通行證”,證明已註射疫苗。
港府的防疫政策一直以“清零”為目標,但近日香港的單日確診數字已超越1000起個案,是春節之前的10倍。社會上的“抗疫疲勞”情緒以及對“清零”政策的怨言有增無減。
民主黨2月10日發表最新的調查結果,發現有65%被訪者認同政府要為“與病毒共存”策略作研究或準備。民主黨批評港府沒有為抗疫制定“路線圖”。抗疫指標越來越嚴厲卻又缺乏指標,沒完沒了。以群體免疫為例,港府曾表示疫苗接種率只要達到7成就能達標,卻又逐步把指標提高至9成。部分政策,譬如禁止食肆晚市堂食並沒有邏輯基礎
按照港府的政策,與患者住在同一大樓的住戶均要接受多次強制檢測。隨著確診人數銳增,需要接受檢測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每天要排隊幾個小時。民主黨表示,所謂的強制檢測根本就是大型群聚。
計劃2月底實施的“疫苗通行證”也引起爭議。民主黨想像,到時各場所需要聘請大批保安守著門口查看市民手機,認為港府只是一味把防疫措施“加辣”,卻無視疫情在變,病毒也在變。調查報告引述科學數據表示,接種疫苗最大的功效是減低重症或死亡個案。“疫苗通行證”對切斷傳播鏈起不到作用,唯一功效是提高疫苗接種率,變相懲罰不接種疫苗的香港人。
為了實現“清零”,早日與中國大陸恢復通關,香港持續實施被形容為全球最嚴格的隔離檢疫規定,若從高風險國家抵達香港,必須先在防疫酒店隔離檢疫21天;港府更限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民航客機著陸香港。
疫情爆發至今,新加坡與香港分別累積41萬多起和1萬7千多起個案,可是兩地的經濟表現卻成反比。去年新加坡的GDP增長為7.2%, 香港則為6.4%。失業率方面,新加坡是2.6%,低於香港的4%。
港府早在2020年7月已表示要以(重新與大陸)通關為目標,卻一直拖延。其實現在就算真的能通關人數也會很有限。這樣的通關根本毫無意義。香港目前的'清零'其實是在破壞經濟,倒不如堅持自己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當然,一旦香港重新對外開放,疫情自然會飆升,但起碼經濟會受惠。現在的情況是,確診數字不斷上升,卻無論對大陸還是對外都閉關。”
港府堅持“動態清零”也動搖了外資對香港的信心。國際酒店連鎖集團文華東方(Mandarin Oriental)據報正推動行政團隊暫時到香港以外地區工作。英國金融時報2月10日引述集團行政總裁萊利(James Riley)表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使香港變得孤立,成為非常差勁的工作地區,不適宜開展工作。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若參考2020年上海“封城”做法,病毒繁殖率就可大幅急降八成半,雖然仍未達到安全水平,但死亡人數會減少至100多人。他認為,“封城”是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措施,建議當局積極考慮。
曾經歷西安“封城”的觀察人士“丁女士”則警告說,如果港府選擇採取這種措施,香港人的生活品質將受到嚴重影響。
丁女士說:“以西安和廣西的百色為例。當局在封城時宣布本市居民除非有非常特殊的理由,否則不能離開,其他地方的人也不能進入。更進一步的話,居民只能在所在的區呆著,大家都要在家里工作。再嚴酷一點,你就只能困在居住的小區,不能出門,失去出入的權利。社會上的基本流動都停止了。當然,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行政官僚的效率是高的。如果他們要作出這樣一個決定的話,基本的物資保障、醫療系統、交通、公民社會的志願者服務等方面會好一些。我想它應該不至於出現像西安這樣的極端事件,人們沒法就醫或有婦女流產,但是人們的生活是會受到很大影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