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航拍雄安·華望城項目施工現場。該項目辦公區域將重點對接疏解央企,將打造宜居宜業的綜合性功能區。
大陸組
沉寂多時,大陸重提作為習近平豐功偉績的「雄安新區」,一篇
《經濟觀察》刊登雄安新區的“錯位”與“協同”文章,敘述五年前的今天,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正式設立,對於這座“未來之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論述。
文章提到,從一張“白紙”、一份藍圖,到吊塔林立、熱火朝天,設立5年以來,雄安新區日新月異,目前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在此過程中,既有錯位互補的精準分工,也能看到協同發展的通力合作。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理順關係、明確定位頗為關鍵。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天津、河北都有相應功能定位。
例如,天津更多側重於承接北京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方面。天津還具有特殊的航運功能,其港口技術、臨港產業方面發展需要京津乃至更大範圍協同發力。而河北作為人口大省,則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推進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
具體到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以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為出發點。
賈若祥指出,雄安的成立與疏解北京功能緊密相關,有助於支撐首都“瘦身健體”和更高質量發展,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的重要抓手。這一承接過程本身也是推進產業迭代升級、提質增效的過程,“雄安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生,也要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興”。
5年來,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成形,形成一批高質量承接的標誌性成果。從2021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已啟動分期分批向新區疏解。例如,中國星網等首批3家央企落戶,已完成選址並啟動建設程序;中國電信雄安互聯網產業園等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也在新區啟動區開工。
截至今年3月,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分支機構100多家。 5年來,在新區本級註冊的北京投資來源企業達3600多家,佔總量的八成多。雄安新區的承載力、集聚力、吸引力不斷增強,其區域經濟佈局優化與京津冀城市群內部功能協同的作用也持續顯現。
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主任石敏俊認為,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的腹地,這一選址涵蓋著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諸多考量。一方面,雄安新區可通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發揮“反磁力”作用,打破要素極化流動的空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虹吸效應對於京津冀空間均衡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雄安新區可作為首都圈的一部分,支撐首都圈在京津冀城市網絡中的功能重構,促進北京首都功能與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間的協作互動。在此基礎上,雄安新區可以輻射帶動冀中南地區的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扭轉京津冀區域內部發展能力落差過大的局面。
談及未來發展方向,專家認為把握好“錯位協同”仍是個中關鍵。賈若祥說,雄安新區在整個京津冀城市群中是重要功能區,要瞄準自己的功能定位,強化自身優勢和強項,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角色發揮大、發揮強、發揮好,為整個城市群發展提供支撐、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