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總理蕭茲(左)4日訪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面,盼兩國進一步經濟合作。(路透社)
國際組
[綜合報導]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11/3(周四)下午啟程前往北京,周五將對中國進行11小時的訪問。朔爾茨由此成為2019年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歐盟國家重要領導人。
蕭茲今天首度訪問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盼兩國經濟合作進一步發展;習近平也說,蕭茲來訪,有利於下階段中德關係發展。
綜合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蕭茲與商界領袖代表團上午抵達北京,成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近3年來,首位造訪中國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
路透社隨團記者表示,蕭茲和整個代表團在飛機落地時接受了COVID-19篩檢,中國醫務人員穿著防護裝進入機艙採檢。
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以及與西方國家日益緊張的關係,使得西方國家領袖難以訪問中國,習近平近期也才剛剛恢復出訪行程。
蕭茲抵達北京不久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習近平。蕭茲說,他正尋求兩國經濟合作「進一步發展」,同時承認雙方在某些領域存在不同觀點。
德國政府消息人士說,蕭茲提到:「我們能夠在這裡就所有問題進行交流是好事,包括觀點互異的問題,這就是交流的目的。」
德國政府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隨團記者,蕭茲告訴習近平:「我們也想討論如何進一步發展在其他議題上的經濟合作,包括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負債國家等。」
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習近平說,相信蕭茲來訪,將「增進彼此了解和互信,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為下階段中德關係發展制定健全計畫」。
政府消息人士還表示,蕭茲除了會晤習近平和即將卸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預料也可能提出有爭議的議題,例如台灣和人權,以及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面臨的困難。
蕭茲計畫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舉行會晤。他還希望談及人權問題。人權組織指責中國有嚴重侵權行為,其中包括新疆維族人待遇和西藏人權問題。執政黨之一自民黨外交政策專家萊赫特就這一旅行表示,他認為,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的關係沒有意義。在他看來,價值數十億的進一步投資目前還不可能。“通過貿易實現變革”的時代已經過去,習近平主席可以終身執政已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在
蕭茲總理訪問北京之前,中國政府強調了兩國之間合作的優勢,並願意提供務實的合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兩國是夥伴而不是對手。過去幾十年的務實合作表明,德國和中國的共同點多於分歧。因此,彼此關係的健康發展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中國、歐洲和整個世界的關係。但發言人拒絕對新疆維族人待遇或侵犯人權的批評,認為這是干涉內政。中國尊重人權,因此,政府拒絕受到誹謗和詆毀。
由於訪華之行備受爭議,
蕭茲總理於周三在《法蘭克福彙報》上發表文章,闡述其對華政策。他說,與中國直接對話非常重要。“雖然環境發生了變化,但中國仍然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夥伴。我們不希望脫鉤,希望與中國脫鉤。”“但為了智能多樣化,我們將減少片面依賴。這需要分寸和務實。”“如果中國改變,我們對待國家的方式也必須改變。這時需要分寸感和實用主義。”德中關係離互惠還太遠,但德國尋求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並希望中國在氣候保護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
《明鏡》周刊報道說,
蕭茲出訪之時,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越來越受到批評。但汽車工業和中型企業警告不要和中國切斷經濟關係。重要經濟界代表表示,不要草率得出結論,“現在不要砸碎任何中國陶瓷”,而是要和中國達成更多的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