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市價量雙跌 中國"金九銀十”不再
財經組
[綜合報導]
最近數據顯示,全中國百城10月的房價和銷售量持續走跌,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重申“房住不炒”、“租購併舉”等支持剛性自住需求或可能的租賃政策紅利,但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現處於一手打壓房市、一手刺激房市的矛盾中,地方政府若不出台對策,恐讓習近平淪於口號治國。而房市的不景氣已讓不管是要購屋、還是要賣房的中國民眾都怨聲載道,代表房市“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正式崩盤。
根據北京中指研究院的最新統計,全中國100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均價於10月達每平方米16,199元人民幣,已連4個月走滑,跌幅較9月收窄0.01個百分點。而二手房的均價則達每平方米15,945元人民幣,也是連6個月下跌,跌幅較9月擴大0.03個百分點。
另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底發布的最新數據,全中國1至9月的商品房銷售面積、金額及建商到位資金同比分別下降22.2%、26.3%、24.5%,仍是一片慘淡。
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友人今年釋出兩套房,掛網數月都乏人問津,最後是在兩個條件下才賣出,一是降價,二是將中介佣金從2%提高到10%。
另一位原籍山東大連的市民則是去年底“潤(run)”出中國,移民美國,因此出售兩套房,她自認“運氣較好,遇到買主”,但總價約300萬人民幣的房子,也是得各降個50萬人民幣,才於今年成功脫手。
中國自去年鐵腕打壓房市以來,已引發包括恆大等建商破產,甚至無法如期交屋的爛尾樓危機。即便房價因此大跌,但對中產階級來說,購屋仍是遙不可及的夢。
面對房市的持續低迷,習近平於二十大的報告中僅重彈十九大的舊調。他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底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也重申,未來要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支持一城一策來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也要保交樓、穩民生,建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對此,房產專家表示,北京政策舊瓶裝舊藥恐難解房市陳疴。
房地產諮詢公司戴德梁行表示,中國房價近年慘跌後,現行市況已相對穩定。但該公司中國北區研究部主管魏東以電郵回复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除了買房時的首付比例、資格和政策限制外,房價高不可攀仍是購房的最大障礙。她說:“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而中國總體房價收入比都高於這一水平。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基本達到30(倍)以上,而三四線城市也大多在5(倍)左右。”
在習近平重申“租購併舉”後,戴德梁行的魏東預測,中國房市未來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雙軌制已勢在必行。她表示:“中央政府將繼續發力完善住房供應端制度政策,並大力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完善購+租、市場+保障的住房體系。”
魏東說,中國房市政策未來將朝“租賃”方向傾斜,可能涉及到從租到購的發展模式及其配套的金融、土地、銷售政策等。
她說:“隨著住房租賃需求的逐步擴大,住房租賃市場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期,這也為開發企業、運營企業、裝飾裝修企業、金融機構等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而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及製度的完善,也將使得我國房地產市場向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