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2.png)
中國官媒大轉彎 稱「新冠不可怕」
醫療保健
[綜合報導]
中國放鬆疫情管控的“新十條”出台、清零政策告終,首次明確具備條件可居家隔離。為了配合政策變化,中國官方媒體也迅速修改了對新冠病毒和疫情的描述方式。從指出抗疫面對嚴峻形勢到宣傳病毒並不可怕,官媒一周左右的,完成了口徑上180度大轉彎,一周內從“最嚴峻形勢”到接近“結束疫情”。
疫情開始後的前兩年,中國政府和官媒不斷宣傳嚴格封鎖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擴散,並強調病毒的致命性和給患者留下的後遺症,批評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的方針。在低致命性的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出現後,官方選擇堅持這套宣傳方式並繼續“清零”。11月底全國各地出現反“清零”抗議後,中國多個地方政府意外地開始放鬆疫情管理措施。12月7日,中國出台“新十條”,大大降低了封閉措施和檢查健康碼的門檻。專家們普遍認為,管理的放鬆意味著病毒的傳播將比過去三年來更加廣泛。
過去一兩週內,扮演宣傳角色的中國官媒開始強調疫情面臨結束,病毒並不可怕。面對如此突然的轉變,網民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政府突然放開是不負責任,有人歡呼終於迎來自由。。
中國在11月中旬發布“二十條”後,官媒相繼強調要在防控方式上做到“精準”,減少封閉管理,但依然指出全國面臨的疫情擴散風險。
曾多次發文表揚“清零”的《人民日報》評論員“仲音”在12月1日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當前,全國疫情總體呈較快發展態勢,疫情波及面廣,部分地方出現了疫情規模性反彈的風險,一些地方面臨抗疫近3年來最複雜、最嚴峻的形勢。”
同一天的新華時評也稱:當前,我國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部分地區疫情擴散加快。奧密克戎變異毒株隱秘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早期感染者更難快速識別。
然而沒過幾天,風向就出現了變化。官媒開始強調起了此前不常提及的奧密克戎的另一個特點:毒性低。12月5日新華時評表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累積,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與任務。”文章還宣布:“最困難的時期已經走過。”
12月6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引用專家的話,稱奧密克戎“非常接近季節性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就在3天后,中國官媒進一步表示中國已經接近疫情的結尾。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在12月8日的節目上表示,隨著“新十條”的出台,我們正式邁向了結束疫情生活的道路。
同一天,中國國際電視台環球電視網CGTN主持人劉欣在推特和微博上貼出一段採訪片段。片段中的中國官方健康專家表示,不需要害怕新冠,傳統中藥就可以減緩新冠症狀。
前中國美國商會主席、現居北京的美籍律師吉莫曼在推特上評價道。2022年的官方故事線將是修正主義—淡化、編造、遺忘。就像魔法一樣,所有'清零'帶來的過度措施和不滿都將很快被埋葬和遺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