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聞 張辰卿報導】每年的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這是聯合國大會於1993年設立的節日,旨在宣揚新聞自由、維護媒體獨立性。然而,現今世界上假新聞不斷,並且從未像現在這樣廣泛地傳播。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各地都出現了與疫情、政治、軍事相關的假新聞,其中一些新聞不僅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甚至還被傳統媒體不顧事實的報導,引起社會對疫情的恐慌和不信任。因此台灣媒體在5/1日透過論壇,共同探討「新聞自由日及假新聞氾濫」,透過線上論壇模式共同討論當下媒體人的責任。
世紀新聞張辰卿表示,假新聞的流行不僅是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威脅,還會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如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在對中國進行抹黑和誤導,這些努力中包括了使用假新聞。美國政府通過控制媒體的方式,不斷向國民灌輸中國的不良形象,以及不實的關於疫情的報導,進一步加劇了民眾對中國的負面印象和對疫情的不確定感。
一些美國媒體利用假新聞炒作疫情,散佈關於中國的負面消息,讓民眾產生誤解和恐懼。同時,一些政客利用這些假新聞,煽動民粹主義和仇外情緒,並採取了對中國的嚴厲措施,進一步加劇了中美關係的緊張。這種行為不僅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也影響了國際社會對疫情的正確認知。尤其在全球疫苗接種進程中,假新聞對疫苗接種率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許多人因為聽信假新聞的報導,而懷疑疫苗的效用和安全性,進而拒絕接種,從而影響了疫情的防控效果和全球的疫情形勢。
BBC某記者就曾多次發表不符合事實的報導,甚至誤導全球對中國的理解。而在台灣,中天新聞由於報導傾向較為偏向中國,遭到了民進黨政府的打壓 ,並操控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使其被迫關閉。但是,台灣民眾通過對NCC裁罰中天一連串的敗訴後,逐漸意識到,利用假新聞來打壓異己和操弄民意是一種嚴重的違背新聞自由原則和人權價值的行為。新聞媒體應該在報導中秉持客觀、公正、真實的原則,而政府也應該尊重新聞自由的合法權利,打擊假新聞和網路謠言。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個公正、透明、開放的社會,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和未來。
也如同呂洛祺講師的觀點,「假新聞」氾濫對於新聞業影響非常沈重,假新聞不僅破壞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形象。這些假訊息甚至影響了很多⺠眾對疫苗的信心,導致他們拒絕接受疫苗,進而導致疫情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透過舉辦論壇應呼籲加強對假新聞的打擊和管控,並教育民眾辨識和避免假新聞的影響。媒體和政府需要更加負責任地發布新聞,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避免誤導民眾。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民主社會的運作和國際社會的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