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外資機構調高中國經濟成長預測5.1%
財經組
[綜合報導]
新華社、央視報導,2023年前三季國民經濟運作公佈後,多家外資金融機構陸續上調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顯示外資機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報導說,德意志銀行表示,第四季中國經濟成長率可望達5%,全年經濟成長為5.1%。 摩根大通將全年中國經濟成長率調高0.2個百分點,預計為5%。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三季度,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有利勢頭。
富達國際首席投資長 AndrewMcCaffery:信心是中國經濟反彈和確保重點行業穩定的關鍵,提振消費信心的各項舉措,以及服務業的出色表現,對市場來說都是積極信號。
報導說,外資機構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不僅主要指標向好,重點產業的表現也引人注目。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朱海斌:比如說像新能源汽車,像製造業和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主要是有兩個亮點,首先出口最近不斷改善,尤其體現在高端製造業部門的競爭力;其次是消費,特別是服務業的消費恢復的比較好 。
施羅德交銀理財權益投資負責人付海寧: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受國際地緣政治和全球資產無風險利率快速抬升的影響,全球的資產價格包括中國資產的價格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整體來 看,中國科技創新動力充足,消費人口基數龐大,資產的基本盤仍然穩健。
多家外資機構表示,在中國經濟逐步向好,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背景下,將加速業務佈局和資產配置。
10月18日,證監會公告了外商獨資公募施羅德基金申報的首隻權益類公募產品,成為中國新設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第4家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
隨著渣打證券、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獲準設立,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增至9家,管理規模合計2417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今年以來,證監會多次強調資本市場高水準開放,積極鼓勵境外投資人加強對境內資本市場投資、在境內設立機構。 存量機構中,多家外資控股機構也積極增持持股權和增加註冊資本。
今年以來,摩根士丹利全資控股的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從2.5億元提升至6億元。 路博邁基金註冊資本由1.5億元增加至3億元。
香港證券協會專業委員 溫天納:我們看到,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核准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顯然中國資產已成為外資金融機構標配。
另外,A股加入明晟指數(MSCI)、富時羅素和彭博等主要指數後,權重逐年遞增。 今年以來,有超過48隻股票納入明晟指數,A股在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進一步提升至近6%。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過去大概五、六年裡,我們看到,中國在針對全球投資者的市場開放步伐是明顯加快的,包括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國國內的股票和債券 指數被納入全球的主要指數,應該說這個速度還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除了“引進”,還要“走出去”,從滬深港通、滬倫通到中歐通,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首批「中歐通」上市公司策略投資總監 李躍進:畢竟它是一個很新的產品,對於中國企業走向全球是一個非常直接的通道。 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三個月左右就完成了國內首批首單的發行。 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也獲得很多長項基金,就是海外投資者的認可。
中國企業在海外有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同時企業的知名度也不斷提升。 今年9月,在完成義大利陶瓷製造商的收購後,企業又收購了一家歐洲瓷磚模具製造商。
首批「中歐通」上市公司策略投資總監 李躍進:GDR(全球存託憑證)是一個平台、一個通道,透過這種平台跟隨通道,讓企業獲得更多的機會接觸世界。 最初的階段是我們的業務賣了,後面是我們的業務在當地去生產製造,然後賣全球,符合互聯互通的本質。
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21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全球存託憑證成功登陸歐洲證券市場,募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 10月1日,第三次中德高階財金對話指出,雙方將加強支持更多企業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及CDR(中國存託憑證),並持續提高中德資本市場互聯 互通水平。
香港證券協會專業委員溫天納:中歐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跨境投資和資金流動,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升A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同時,中國資本市場可以藉鑑國際經驗, 提升市場規範化程度與透明度,加強投資者保護力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