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
[綜合報導]
BBC報導,特朗普將在7月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確認為共和黨候選人。根據民調,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川普,Donald Trump)有望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重掌權力,但現在還難分勝負。
無論誰獲勝,選舉結果都將波及全世界,影響到美國境外數百萬人的生活。
特朗普將在今年7月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確認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他對自己的施政計劃並不總是很明確。
但很明顯,在許多領域他的政策都將與民主黨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大相徑庭。
特朗普會加強對中國施壓嗎?
特朗普在任時開啟了與中國激烈的貿易戰。如果再次當選,他建議對中國商品徵收60%以上的關稅。去年,他還談到了打算採取「積極的新限制措施」,以「阻止中國未來購買」美國能源和電信等關鍵領域的基礎設施。
特朗普連任總統可能會對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隨著南海和台灣緊張局勢加劇,特朗普圈子內的一些人士希望看到美國的安全政策更加關注中國。
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是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顧問,他已成為共和黨內安全問題上的重要發聲者,並有望在特朗普政府中擔任要職。
這位保守派知識分子是希望華盛頓將北京作為其海外主要優先事項的共和黨人中的一員。
台灣實行自治,認為自己有別於中國大陸,有自己的憲法和民選領導人。但北京將其視為自己的一個省份,最終將與大陸統一,並且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島的可能性。
根據美國傳統,華府故意對中國攻台一事採取模糊政策,儘管拜登是迄今為止最明確表示美國將保衛台灣的領導人。特朗普則拒絕透露他將採取什麼行動。不過,他在2016年大選獲勝後接受了台灣總統的祝賀電話,打破了美國數十年來不與台灣有官方聯繫的政策,引發中國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