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弟弟八屆、第六會期出席率、質詢超低立委。
廖英明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天發布,立法院各委員會幾乎每週都有考察行程,但是為何要考察,但是去了哪裡,又考察出什麼結論,卻又完全找不到資料? 公督盟統計本屆立法院各委員會考察狀況,發現本屆立法院已累積375天的考察行程,足足超過一年有餘,單以立委薪水折算,便已有超過三千萬的薪資花費於考察行程。
公督盟理事長施信民表示,立委的考察行程既多又沒有考察報告,或是召委特別安排回自己選區考察,甚至還在會期內安排出國考察,讓人不解,同時,施信民也表示,許多立委為了維持自己的-「立委生命」,已開始無心開會,這可以從目前低出席及少質詢的立委看出來,要呼籲選民不要再投票給這些人!
公督盟統計立法院第八屆的考察狀況,發現各委員會總計安排了335次考察行程,共375天,算起來立法院足足有一年的時間在考察。其中又以交通委員會考察78次及外交國防考察110天最高!
公督盟強調,考察行程確實有其必要性,到實地現場勘查,絕對可以看到辦公室內看不見的問題,但遺憾的是,立法院的考察行程完全沒有任何的考察報告,人民無法得知考察的具體成效為何?若以立委日薪6,350元、各委員會14人計算,全民已支付高達三千多萬元給立委進行看不到報告的考察活動,這些費用如果還加上隨行人員的薪資,各種必須額外支付之交通費、雜費,恐怕整體花費上看億元。
依公督聯盟資料,口頭質詢率目前仍不到四分之一的委員則有6位:王廷升(0%)、蔡正元(6.7%)、許淑華(8.3%)、顏寬恒(14.3%)、謝國樑(21.4%)及吳育昇(21.4%),除了顏寬恒及謝國樑再次上榜外,司法法制委員會更多了一位零質詢立委王廷升,公督盟政策部主任洪國鈞強調本會期司法法制已有14次質詢機會,王廷升委員一次都沒上台發言,現在還在抱怨國民黨暫緩提名下屆立委,連這屆立委的基本責任都做不到了,還想繼續「由你玩四年」嗎?
多年參與現場旁聽的公督盟國會觀察志工徐玉紅也表示,許多立委皆是簽到就走,或是快質詢才來,質詢完又離開,只有在需要護航、投票時才會踴躍出席,這些狀況也只有在立法院現場才能看到,立法院應開放公民能有進場監督的權利。
併簽會議偷吃步 偷懶召委自行放假
公督盟理事長施信民也說明,立委們的出席率表面上大多不會太難看,是因為透過會議併簽的方法,如果召集委員安排三天一次會,那立委僅需簽到一次,在議事錄上便是三天全到;而如果召集委員懂得如何「活用」併簽議程,便會出現召委將一天即可處理完的議程,分在兩日召開,因此如議程於第一日結束,第二日便無會可開,委員會只好自行放假。
以財政委員會4月22日及23日的併簽議程為例,召集委員潘維剛將兩日安排相同議程,但會議議程卻在22日的上午11點40分即結束,主席只得宣告散會,讓財政委員會全體委員隔日自動放假,這要不是召集委員對議程時間安排毫無概念,就是自肥、偷懶,為了方便自己跑行程拚選舉,而坐領乾薪!
(編者廖英明20年資深國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