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華商報》
【社論】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勝利日,歐洲多國當天舉行紀念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永難消逝的慘痛記憶,二戰波及範圍之廣、人員傷亡之多、財產損失之大,前所未有。
日本法西斯在中國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德國法西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製造了令人髮指的“人間地獄”;戰火還帶來了饑餓和貧窮,無數城市和村莊被夷為平地,無數名勝古跡遭到破壞,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藝術和學術成就遭到毀滅。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口捲入,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浩劫,軍民傷亡1億多人,物質財富損失約4萬多億美元……
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和歐洲主戰場。蘇聯軍隊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後,又派出近百萬大軍協助亞洲戰場對日作戰,幷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無數蘇軍將士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獻身捐軀,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1931年爆發的9·18事變是日本發動二次世界大戰最早的一場侵略戰爭,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長期抗擊和牽制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在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使侵略者深陷泥沼,這是對美國太平洋戰場的巨大增援和支持,制約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的戰略配合,堅定了盟國對法西斯作戰的信心,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牛津大學歷史學家拉納·米特認為,“如果中國在1938年屈服,那麼此後的幾十年裡,亞洲格局可能完全不同。中國在二戰中的角色不僅對於中國而言至關重要,對世界同樣有重要意義。”
然而,二戰結束70年後,法西斯主義的幽靈幷未完全從世界上消失。在日本,由於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清算不徹底,日本右翼政治勢力時不時地興風作浪,右翼分子一直在為軍國主義招魂,在否認、美化侵略方面花樣翻新,肆意宣揚自己“敗於兩顆原子彈”、強化受害者心理、淡化侵略者身份,缺乏對歷史的起碼尊重和敬畏,試圖讓日本在和平道路上脫軌,給周邊國家製造新的麻煩。日本政要在歷史和釣魚島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導致中日關係陷入低潮,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令人擔憂。
近年來,安倍政府否認侵略歷史、篡改歷史、割裂歷史的言論與動作更加肆無忌憚,加速了日本國內政治的右傾化。特別是在極力推動修改和平憲法的同時,大規模擴充軍備,拒絕就日本在二戰中的罪行進行道歉,日本復蘇軍國主義的跡象日益顯著。
4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通篇未就侵略歷史和慰安婦問題道歉,國際輿論紛紛對安倍言論提出批評。5月1日,由美國洛杉磯華僑華人、韓裔和美國當地民眾組成的多個團體,在安倍所到之處舉行抗議示威。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5月2日說,安倍雖然在演講中表示“對先前戰爭痛切反省”,但回避了“村山談話”中提及的“殖民統治和侵略”“道歉”措辭,這是在用糖衣包裹(歷史認識),給人留下有意掩蓋歷史真相的印象,反而增加了外界的不信任感。
二戰後,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戰後意識形態、政治和經濟利益衝突仍然使世界存在發生戰爭的風險,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硝煙中,各國攜手創建了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相應國際體系,這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巨大進步,為國際關係和國際體系建設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然而,一段時間來,在二戰問題上,一些西方國家的政要過分關注地緣政治利益和本國國內政治的需要,對日本右翼勢力的興風作浪不加阻止,給軍國主義復活傳遞了錯誤信號。
歷史記憶不容忘卻,戰後秩序不容顛覆。各國應當重申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堅定承諾,以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共同探索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