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2.png)
日本新華僑報:製造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
中新網5月14日電 二戰勝利後70年過去了。南京大屠殺更是過去了將近80年。今天,日本還有人在為松井石根的陰魂喊“冤”;今天,中國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松井石根是什麼人物。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從松井石根的個人經歷著手向讀者介紹了他的罪行。文章說,松井石根性格喜好殺戮、堅決徹底的,這或許也是他要麼不殺,要麼舉起屠刀橫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文章摘編如下:
1873年出生于舊尾張藩武士家庭的松井石根,從小就表示出了對戰爭和搏殺的強烈興趣。20世紀20年代,日本掀起一股“大亞細亞主義”思潮。這股思潮由日本的“間諜之父”荒尾精提出。松井石根是這一思潮的積極推進者。在陸軍大學校,他選擇中文作為第一外語,對中國的社會、地理、歷史有了全方位的瞭解,尤其精通古詩文和書法。
1907年,在松井石根的強烈要求下,他被陸軍參謀本部派往中國工作。松井石根開始有意結交中國當時的“反政府分子”,希望扶助他們上臺後壓制歐美列強,完全向日本人靠攏。
1935年8月12日,號稱“日本第一大腦”的軍務局長永田鐵山被刺殺,松井石根因涉嫌此事被迫於28日引咎辭職,退出軍界。
退職後松井石根沒有閑著,將中國當作了自己大展拳腳的舞臺。他專任“大亞細亞協會”會長,以“繼承孫中山先生之遺志”為名,打著“日中友好”、“復興亞洲”等幌子,宣揚日本獨霸亞洲的理論。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但如何讓國際社會乃至南京政府認可“滿洲國”這一“既成事實”,成了日本各界最頭疼的問題。
此時,松井石根登場了。他認為,中國政軍界派別林立,但憑藉自己在中國高層的人脈以及和蔣介石的特殊關係,完全可以在其中找到縫隙,讓南京政府實際認可“滿洲國”。
從1936年開始,他以私人身份奔波于“滿洲國”、華北、華南地區乃至南京進行遊說,並試探中國各方面的反應。他的25歲的秘書田中正明與他同行。田中正明後來靠“研究松井石根”吃飯,以其所著《“南京大屠殺”之虛構》而聞名。
田中正明所著的《“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中記載,1936年3月,松井石根在南京活動了三天。
松井石根雖未說服南京政府接受他的“個人方案”,卻摸到了南京政府的底。回國後,他立即向首相廣田弘毅與日本軍部報告了南京之行所取得的成果。 顯然,這為一年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也為他本人出任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指揮日軍攻佔南京與實施大屠殺做好了準備。
在蔣介石那裡碰了一鼻子灰的松井石根,很快就捲土重來。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逐步把主要作戰方向轉向了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打響。日本政府於8 月15 日組成“上海派遣軍”,任命松井石根為司令。
攻佔上海後,南京政府拒絕求和、堅持抗戰的強硬態度,使松井石根越來越認為,為了進一步實施對中國的武力征服,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攻佔政治中心南京,用戰爭恐怖威懾政策才能迫使中國迅速而完全地屈服。此時,松 井石根已經悄悄拔出了屠刀,準備在南京大開殺戒了。
1937年12月5日晚,松井石根指揮日本“華中方面軍”各師團,在日航空兵的配合下,向南京週邊防線各陣地開始發動猛烈的進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經血戰後淪陷敵手。
從日軍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松井石根認為狠狠“教訓”城內軍民的時候就到了。他採取的手段就是把南京城當作小時候做錯的考卷,擦得乾乾淨淨! 在松井石根眼中,這可不是什麼泄私憤,而是以恐怖的大屠殺威懾中國“反省”,恐嚇中國其它城市,減少進攻阻力,屬於“戰略需要”。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曾做出這樣的分析與判斷:“對都市或村莊居民實行屠殺以為報復,這就是日方所謂的‘膺懲’行為。這些行為在戰爭中一直未停過,其中最壞的例證就是1937年12月對南京居民的大屠殺。”
1947年3月10日,南京政府國防部組織的“審判(日本)戰犯南京軍事法庭”公佈了松井石根的“掃蕩肅正”結果: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大規模集體屠殺共有28案,屠殺19萬多人;零星屠殺有858案,屠殺約15萬人。總計日軍屠殺達30余萬人。
松井石根在指揮日軍進行持續多日的血腥大屠殺外,還進行瘋狂的搶劫、姦淫、焚燒等,以加強恐怖威懾的力度。日軍在侵佔南京後所瘋狂進行的燒、殺、淫、掠等戰爭暴行,使南京變成了人間地獄。
在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中,松井石根還無恥詭辯,拒不認罪。還好,歷史的裁判,把松井石根送上了絞首架!(蔣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