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筆墨傳香 張波芬芳藝壇
林瑟衿整理報導
從政政績斐然,文學造詣極高,遼寧才子張波胸中「雄兵百萬」,縱情翰墨,揮灑故鄉山水,氣勢恢弘,動人心魄;臺灣中華文化經貿生技交流協會理事長洪錫銘十分激賞張波人格優異特質。
“天府有崇山、醫閭關外壯”這是清代遼東著名才子王爾烈對北鎮醫巫閭山的感歎,歷代多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對閭山的秀麗風光流連忘返,遠山層巒疊嶂,近穀溝壑縱橫,煙雲浩渺,山巒隱現,鎮山神廟,氣勢恢宏,五門古城,商街繁盛,鼓樓雙塔,巍然屹立,林海奇峰,飛瀑流泉自然景觀與星羅棋佈的寺院道觀,交相輝映,給人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的醫巫閭山上空鳥瞰,飽覽這秀美壯麗的風姿,這就是遼寧省十大民間藝術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分會會員、遼寧中國畫研究會理事、閭山畫會副會長、北鎮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錦州市政協常委、北鎮市政協副主席、張波精心繪製創作完成的大型全景長卷《北鎮醫巫閭山全圖》。
生於閭山腳下,成長於這座大山下的張波,兒時就對閭山有一種深厚的感情,經常與小夥伴們一同聽奶奶講講舊,挖野菜吃山果,在山中嬉戲,他愛這裏的山,愛這裏水,愛山裏的一草一木,又與母親學畫畫剪嬤嬤,濃郁深厚的滿族習俗與閭山文化在他心裏牢牢的紮下了根,他決心用喜愛的畫筆將家鄉的醫巫閭山秀美風光展示給世人,於是他一個心眼的苦練專研繪畫技術,成為同伴們的佼佼者,參加工作後被幸運分配到文化部門工作,使他更加如醉如癡的投身于文化活動與繪畫藝術研究中,外師造化,搜盡奇峰打草稿。張波為了畫好閭山,更真實地表現大山的風貌與文化內涵,反映不同季節的景觀,適用於創作上,張波背上行囊,風餐露宿,春夏秋冬,與閭山為師,向大山對話,跨過了峰峰嶺領,溝溝壑壑,對閭山的每個角落進行實地考察寫生。
每當提起閭山任意一處景點、峰石、樹林,他都如數家珍,道出它的方位,特點與歷史故事。由此人稱:“山癖”。錦州日報曾以“走遍閭山第一人”為題採訪報導。
天道酬勤,張波歷經數十載的磨練和揣摩,用神來之筆勾勒出一幅幅長達36米的《北鎮醫巫閭山全圖》巨作畫卷。展開這幅畫卷,你不能不由衷的對這位畫家的驚人之筆所折服與崇拜。這幅巨作濃縮了醫巫閭山全部精華。從峭壁雲霄的望海主峰,到雲蒸霞蔚的青岩聖境,從雄偉壯觀的北鎮廟到幽州重鎮的廣寧城,都畫得細緻入微,在繁華熱鬧的南大街,店鋪鱗次櫛比,生意興隆,甕城外石橋上,進城有趕車的,有騎驢的,有擔擔子的,熙熙攘攘,大街旁有吹糖人的,有賣瓦盆的,有賣包子的,有磨剪子搶菜刀的,有鐵匠鋪,木匠鋪,老藥鋪,大車店還有趕廟會等等。人物眾多,場景宏大。雖然人物,僅有幾毫米大小,但動勢各異,刻畫的惟妙惟肖,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嶺之間,畫家筆走龍蛇,巧用丹青,從醫巫閭山北端阜新海棠山到南端淩海十三峰,將望海峰巔,朝陽林海,天仙之幽,蘆花之險,青岩之奇,雙峰之秀等諸多景觀,描繪的栩栩如生,如臨其境,林間掩映的古刹,溝壑交錯,山間潺潺的流泉,將軍拜母,觀音奇石,氣象萬千都躍然紙上。
在讓人們感歎閭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被畫家的深厚功力和對大山的熱愛所感動。這幅浩瀚恢弘的巨作充分展示了閭山峭拔的峻秀雄姿,彰顯了北方鎮山祈福聖地獨特的神韻,在北鎮的繪畫史上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文化一大壯舉,對閭山文化研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實令人敬佩。
張波這位閭山驕子他勤奮刻苦,是一位務實有個性的藝術家,在藝術這條道路上,追求藝術語言風格表現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把多年來深入生活和對藝術的感悟與探索,以寫實地手法,將家鄉的民俗民風巧妙地結合,又融入到藝術作品創作中,在堅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又繼承了北方繪畫藝術理念,在筆墨運用上以焦墨為主,彩墨結合的手法繪製閭山,經過多年不懈追求和辛勤耕耘使作品獨具匠心,自成風貌,走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成為“中國書畫之鄉”北鎮傑出代表人物。全國著名畫家、中國焦墨山水畫大師張仃回家鄉閭山寫生,看到張波畫稿後評價時說:“張波很有天賦的,用筆用墨還真有我的韻味,很好的!”他還親自為張波畫室命名題寫"醉墨齋"三個字以資鼓勵.原魯迅美術學院院長宋惠民題寫“鄉土真情,藝苑芬芳。”
張波的國畫作品《山高水長》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藏,作品《北方太陽人》獲文化部舉辦的國際博覽會金獎,作品《東方曙光》獲中國百名藝術家大展特別獎,作品《閭山秀色》獲全國扇藝國畫作品大賽優秀獎,作品《閭山清泉》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刊登在《美術》雜誌上,作品《關東三大怪》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並被收藏,《閭山秀色圖》作為禮品贈送給國家領導人尉健行和外國友人。在政協文化研究室成功舉辦了“張波閭山滿族剪紙中國畫藝術作品展覽”,多幅國畫作品分別在蘇聯,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等國家地區展出。
渠事蹟被《遼寧政協》雜誌以“妙筆丹青繪萬仞”,《今日遼寧》雜誌以“小城偏多大畫家”採訪報導。臺灣電視臺--大江南北走透透攝製組,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閭山畫謎多》攝製組等國內各新聞媒體對張波藝術進行採訪報導。
張波是一位心系家鄉,求真務實的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堅守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理念,四十餘年對閭山文化探索研究的藝術之路,跋涉,踐行,踏實而又生動地詮釋了他的藝術追求,是醫巫閭山這座大山造就培育了這位藝術家。如今,他在藝術道路上的腳步更加矯健堅定,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向著文化曙光前行,將繪出更加精彩絢麗的美好藍圖。
張波藝文造詣頗高,尤其創作看到他非凡的成就,此次與他晤面,瞭解他心畫心聲,中華文化經貿生技交流協會理事長洪錫銘對張波大師胸懷灑落,文創自成一格,稱相當難能可貴。和他相處,真情表露毫無驕矜自滿,這是藝術家備受尊重之處,也是張大師備受肯定及優點,洪錫銘特別強調。
圖:張波〈左一〉為本社社長洪錫銘〈左二〉親自解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