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組
世界經濟論壇9月30日公佈《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15,較上年度掉落1名,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報導說,在亞太地區,台灣輸給名列第2的新加坡、第6的日本和第7的香港,但領先第26名的韓國和第28的中國大陸。
台灣國發會主委杜紫軍在報告發佈當天分析稱,台灣今年排名下滑主因科學家、工程師等人才的供應不足,以及台灣企業對海外行銷、拓展通路的掌握度不夠。
杜紫軍說,已擬定對策延攬人才,包括鼓勵台灣留學生留臺、延攬優秀外籍學生在臺工作、對想來臺工作的外國人及徵才企業進行媒合等。
當地媒體報導說,東亞經濟體排名均穩定,惟台灣名次下降一名,除在創新與企業成熟度不足外,學者認為,政策僵化導致在訴求公平同時,政策效率因而降低是主要原因。
有報紙引述《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的分析稱,在臺經商最大問題在於政策不穩定、政府效能不彰、創新動能不足。事實上,過去幾年來看,台灣競爭力排名變化不大,惟政府效能評分一直不高,而產學界也一直認為政策效率不彰是產業一大阻礙。
台灣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表示,雖然台灣一直說要開放,但開放腳步還是太慢;另外,由於制度僵化,為講求公平,時常同一標準用於各個產業,忽略各產業發展所需的彈性,導致資源無效率,不符合管理精神。
資策會產業情報所資深總監陳子昂表示,政府不是沒有作為,而是受政治生態影響,也就是因強調公平而導致政策效率降低、時間延宕。
而在創新動能上,杜紫宸則有信心,相信政府持續在創新創業上的投入,可在這兩三年間慢慢回收成果。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
1 瑞士
2 新加坡
3 美國
4 德國
5 荷蘭
6 日本
7 香港
8 芬蘭
9 瑞典
10 英國
15 台灣
26 韓國
28 中國大陸
201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