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第24屆兩岸稅法研討會暨2016臺灣年度最佳稅法判決評選,邀請兩岸財稅法學者與稅法實務界專家參與,會中並揭曉2016臺灣年度最佳稅法判決評選結果。
社會組
[記者李樹 報導]第24屆兩岸稅法研討會暨2016臺灣年度最佳稅法判決評選,4月11日上午於台大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以「稅法教育改革與現代法治國家」為主題,邀請兩岸財稅法學者與稅法實務界專家參與,會中並揭曉2016臺灣年度最佳稅法判決評選結果。
「臺灣年度最佳稅法判決評選」活動,由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稅法學研究中心與資誠教育基金會合作舉辦,從2012年首度舉辦,今年邁入第5年,期望表達學術及實務界對行政法院判決的期許,並發揮正向能量,鼓勵更多具有開創性及前瞻性的判決,以保障納稅人權益。本屆評審委員增加至12位,普遍認為稅法最佳判決質與量均比往年提升,並推薦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3年度簡上字第65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度判字第358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度判字第412號判決與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3年度訴字第1121號判決等,四篇併列最佳判決。最佳稅法判決評選委員會召集人顏慶章表示,租稅是沒有對價的給付,所以稅法要有明文規定,人民才有繳稅義務,曾當過財政部長並從事法學教育的顏慶章認為,財產權保障攸關國家文明的演進,他舉英國歷史學者Niall Ferguson在2011年的大作「文明:西方與其他」(Civilization:The West and the Rest)指出:1411年時,明朝的中國正起造紫禁城,鄂圖曼帝國在圍打君士坦丁堡。相對地,包括英格蘭與歐洲所有爭議中的帝國,都被黑死病、低劣的公共衛生及永無止歇的戰役所摧殘。詎料僅經過若干百年的歲月,西歐竟完全凌駕這些帝國,原因何在?這位歷史學家認為,有六個差異出現在西方與其他的世界,就是競爭、科學、財產權、醫療、消費及工作。
其中之一就是西方社會的保護財產權理念,孕育出依法行政乃至於民主的制度,換言之適法又合宜的稅捐稽徵係屬西方國家保障人民財產權的重要環節之一。台灣亟盼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須落實人民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包含行政行為與司法裁判,基於法律人與前財政部長的體驗,顏慶章懇切期盼財政部稽徵機關暨各級法院,能以嚴謹的法學方法闡明租稅法律應有的適用。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策略長吳德豐指出,歷屆最佳稅法判決將如蝴蝶效應般,對兩岸稅法產生好的效應,他曾對台灣300多家上市公司做稅務公平管理調查,其中人才培養、專業教育養成二點,是最重要稅務風險管理議題,可見稅法教育改革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