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i2.png)
日媒:日本寺院享免稅特權賺得盆滿缽滿
中新網9月24日電 穿袈裟、剃著光頭、清心寡欲。提起僧侶,人們馬上會想到這樣一幅的形象。日本新華僑報24日文章則稱,日本的僧侶卻大為不同。他們在修行之外可以不剃頭,也可以不穿袈裟。不僅如此,根據宗派的不同,一部分僧侶還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甚至結婚生子,並把自己的寺院傳給後代,比“花和尚”魯智深還快活。至於錢從哪來,從來不是日本和尚們考慮的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每年8月的盂蘭盆節前後,是日本僧人的“黃金季”。為各家施主的祖先誦經做法事,和尚們每天忙得手腳不停,稱其為“苦行”。可是,這些“苦行”的收穫也非比尋常。
“我們寺院的施主有500多家,每天要從早走到晚。佈施一般在每家1萬日元左右,一周下來收入超過400萬日元。”一位元關東地區的寺院主持人透露。
而且,這些收入是完全不用納稅的。日本法律規定,企業收入要繳納四分之一左右的所得稅,而宗教活動屬於公益行為,收入全部免稅。因此,下至50萬日元左右的葬禮佈施,上至過千萬日元的“法號費”,寺院的收入一律免稅。
免稅範圍不僅限於法人稅,還包括所得稅、固定資產稅等10多個稅種。此外,寺院在自己土地上經營的停車場、零售店等“收益事業”,也只需要繳納19%的營業稅,大幅低於普通企業25.5%的稅率。
也就是說,日本寺院享受著本業免稅、副業低稅的雙重優惠。不過,很多寺院就鑽了這個空子。
關東地區的一家著名寺院出售各種毛毛熊,並宣稱這些毛毛熊是威力巨大的護身符,能時刻保佑人吉祥平安。毛毛熊就這樣被劃入“宗教物品”,不僅價格比外面高出好幾倍,寺院還不用交稅。至於這些可愛的毛毛熊是否化身“熊精”驅邪護身,那就不得而知了。
香火錢也是一樣。不少有名的寺院,讓遊客在裏面轉一圈後就收取高額的“香火錢”,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拜佛求籤。這些寺院更像旅遊景點,而不像參拜之地。至於拜佛燒的香,簡直是寺院的“自動取款機”。一束香的銷售價格最低在100日元,而成本往往不到30日元。大的寺院一年要接待數十萬參拜者,即使每人只燒一束香,年收入也數以億計。
那些與歷史名人有聯繫的日本寺院,還有特殊的大進項——墓地錢。為了沾名人的光或說出去有面子,很多富裕家庭都想將死去的親人葬在這些寺院裏,墓地費為此水漲船高。一家明治維新時期名人住過的寺院,墓地價格竟達到上億日元。即使這樣,廟裏還門庭若市,很快墓地就不夠用了。
為此,寺院派出僧侶“苦行”,以風水不好影響時運等理由,一家家上門勸說原有墓地的家屬搬遷,並表示廟裏將給予2000萬日元的“整理費”。一進一出,8000萬日元輕鬆到手,這些“一休”式的和尚,個個都是做生意的好手。
那麼,寺院裏賺來的大把銀子哪去了?實際上,多數流入了寺院高層人員的腰包,而普通僧侶則被告知“需要修身”,日子依然過得苦巴巴。一位熟知內情的僧侶向媒體透露,不少寺院主持會將大筆經營收入隱藏在“宗教行為”中,然後轉移至其他帳戶。因為“宗教行為”不需要納稅,稅務部門也不會去調查。
寺院內部也特別封閉,主持說的話誰都不敢質疑,更別提“亮帳本”之類的事。而數百年在日本社會積累的強大宗教勢力,也讓外界沉默不語。因此,日本寺院就這樣游離於監管之外,成了明目張膽的“逃稅集團”,讓一塊塊“人間淨土”沾滿了銅臭味。(蔣豐)
分享: